园林绿化养护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蔡春花
上海新金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314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美化市容、优化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噪音污染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但是其养护技术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景观功能的长效发挥
。现在传统养护模式依赖经验驱动,在应对复杂植物配置时,易出现修剪技术失准、水肥调控失衡、病虫害防治滞后等共性问题。特别是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超 1 1 0 0 m m ,夏季极端高温与冬季寒潮频发,叠加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植物生理性病害与虫害爆发风险加剧。
1 工程概况
金鼎天地 14-01 地块办公和公寓新建项目室外景观工程位于浦东新区曹路镇 15 街坊 61/4 丘,东至 14-02 地块,西至申涛路,南至涵桥路,北至轲桥路。项目建设内容为室外景观工程(包括但不限于红线范围内室外、屋顶、下沉庭院、二层连廊等区域)、道路铺装、水景工程、花坛工程、雕塑、景观雨水工程、绿化等和竣工验收之日起 2 年内绿化养护等,绿化面积约 5316m2。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68.4068 万元,总工期为23 日历天。
2 园林绿化养护重难点分析
2.1 修剪不及时导致植物徒长
项目养护初期,花灌木因未按物候期修剪,出现秋梢徒长率达 3 5 % ,其中樱花一年生枝条长度超过 8 0 c m (合理控制应 ⩽ 5 0 cm ),导致冠型紊乱、通风透光率下降,次年开花量减少;绿篱植物因修剪间隔过长,枝梢密度 > 8 0 枝
(合理密度 50-60 枝
),内部枯枝率达 2 5 % ,引发蚧壳虫藏匿危害。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物候期修剪标准。不同植物有着独特的生长特性与花芽分化规律,像紫薇花后需重剪以刺激新梢,樱花则以轻剪保留花枝为主,而传统“统一频次修剪”完全忽视了这些差异,花芽分化进程受阻。
2.2 水肥失衡引发黄化
土壤检测显示 3 0 % 区域 pH 值达 7.8(喜酸植物适宜
),杜鹃失绿率达 6 0 % ,叶脉间出现典型黄化症;通用复合肥(N-P-K=15-15-15)导致观叶植物氮素不足,新叶展开度减小
。其原因为灌溉未结合气象数据灵活调整,固定周期浇水在不同季节引发根系缺氧或干旱等问题;施肥未区分植物类型与生长阶段,无法精准供给养分,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3 病虫害防治滞后
2023 年 9 月红蜘蛛爆发期,香樟危害率达 2 5 % ,初始危害(3 头 / 叶)到识别处置间隔超过 10d,导致捕食螨(天敌)种群数量下降 5 0 % ;天牛幼虫蛀食银杏树干,传统人工敲击检测漏检率达 30 % ,木质部受损深度 > 2 c m 时才被发现,造成树干输导组织破坏;白粉病在蔷薇科植物上蔓延,因未在孢子萌发期(湿度 > 8 5 % 、温度 2 0-2 5 % )预防性喷药,病叶率达 4 0 % 。其原因为过度依赖人工目视巡检,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早期迹象,导致红蜘蛛等病虫害爆发预警延迟,错过最佳防治窗口期。
2.4 杂草防除
绿地杂草覆盖率高峰期达 3 0 % ,其中禾本科占比 45 % ,阔叶类占 3 5 % ,莎草科占 20 % ;屋顶绿化因基质疏松、光照充足,杂草生长速度较地面快 2 0 % ,佛甲草覆盖前杂草侵占率达 4 0 % ;下沉庭院阴湿环境导致喜阴杂草爆发,人工拔除后复发率周均达 1 5 % 。主要是因为生态防除体系不完善,地被植物种植密度不足,未能形成对杂草的有效竞争优势,无法抑制杂草生长。
3 园林绿化养护重难点的解决措施
3.1 精准修剪技术
针对修剪不及时导致的植物徒长问题,将绿地划分为 8 个养护责任区,每区配置 1 名技术专员,配备土壤检测仪、病虫害测报灯等设备。并实施分品种物候期修剪,依据花灌木的花芽分化特性,在花后 15d 内进行轻剪,保留 5 0 % 直径 ⩾ 0 . 5 c m 的一年生花枝,剪口呈
°斜面距芽点 0 . 5 c m 以促进翌年开花;对紫薇、月季等花后重剪至壮芽处,剪幅控制在 1/2-2/3 并涂抹含 0 . 1 % 萘乙酸的伤口愈合剂,刺激新梢萌发。绿篱与造型植物夏季修剪间隔控制在 25-30d,使用低振动修枝机确保绿篱高度误差 ± 2 c m 、球类植物球面拟合误差 ⩽ 3 c m ,同步执行工具消毒( 7 5 % 乙醇)及伤口处理(硫酸铜石灰合剂),将切口平整率提升至 9 5 % 以上。
3.2 水肥调控技术
对杜鹃、山茶等酸性植物区域每月灌施螯合铁( k g/ 亩) + 腐殖酸( 2 k g/ 亩)溶液,配合
硫磺粉调节土壤至 pH5.5-6.5,同时叶面喷施0 . 2 % 硫酸镁补充镁元素;屋顶绿化基质掺入
保水剂与
缓释肥(N-P-K=12-8-15),将容重控制在
、孔隙度提升至 6 0 % 以上。灌溉系统方面,常规绿地在夏季高温期( > 3 0 % )于 10 点前 /16 点后使用高压雾化设备叶面喷水降温
;施肥环节针对观花植物花前 20d 施高磷复合肥( 0 . 5 k g/ 株 + 腐熟羊粪 1 k g / 株)、花后补施硫酸钾( 0 . 3 k g/ 株),观叶植物生长期叶面喷施 0 . 3 % 尿素 + 0 . 1 %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间隔15d),确保16 点后喷施以提升吸收效率至 8 0 % 以上。
3.3 病虫害防治技术
针对病虫害防治滞后问题,构建三级预警防控体系:一级预防通过 3 月喷施木霉菌剂抑制土传病害,树干基部缠绕 1 5 c m 宽防虫胶带阻断害虫上树路径,并配置
蜜源植物吸引天敌,使天敌密度达5 头
以上;二级监测部署4 台物联网虫情测报灯(波长 3 6 5 n m ,监测半径 2 0 0 m )与2 台孢子捕捉仪,实时采集害虫及病原菌数据;三级治理中,红蜘蛛防治在 2 头 / 叶时按 1:10 释放加州新小绥螨(10 万头 / 亩),48 小时后配合 0 . 5 % 印楝素乳油 1200 倍液喷雾(雾化压力 2 M P a ,雾滴 1 0 0-1 5 0 μ m ),间隔 7d 再喷 1 次;天牛防治在成虫羽化期(6-7 月)19-21 点开启 40W 黑光灯诱杀,幼虫期清除蛀孔后插入磷化铝毒签并密封;白粉病在孢子萌发期(湿度 > 8 5 % 、 2 0-2 5 % )喷施 1 % 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使用 2 5 % 戊唑醇水乳剂3000 倍液(
亩)重点喷施叶背,7 天内控制病叶扩展率
。
3.4 杂草防除技术
针对杂草防除难题,优先采用生态防除技术,将地被植物密度提升至 8 0 % 以上(间距 ⩽ 2 5 c m ),选择麦冬、扶芳藤等竞争性品种,屋顶绿化铺设
防草布(孔径 1 m m )并超出种植区 3 0 c m ,抑制杂草萌发率 > 9 0 % ;湿生区域投放 10 株
鹅绒委陵菜利用化感作用抑制一年生杂草,冬季休耕期播种 2 0 g/
黑麦草覆盖地表。
化学防除环节针对禾本科杂草在 3-4 叶期喷施 10 % 精喹禾灵乳油 1500 倍液( 4 0 m l/ 亩),对浅根植物保持 5 0 cm 安全距离并加装 3 0 c m 防风罩;阔叶杂草在 6 叶期前选用 2 0 % 使它隆乳油 2000 倍液( 3 0 m l/ 亩)配合 0 . 1 % 有机硅助剂提升附着率;莎草科杂草使用 4 8 % 灭草松水剂1000 倍液( 6 0 m l/ 亩)并人工挖掘 1 5 c m 内球茎,确保3 周复发率
。
特殊区域处理中,屋顶绿化在佛甲草覆盖前人工拔草后铺设 5 m m 可降解纤维毯,下沉庭院阴湿环境采用微型旋耕机清除根系后喷施木霉孢子悬浮液,抑制再生率达 70 % 以上。
3.5 特殊立地环境专项养护技术
针对屋顶绿化与下沉庭院等特殊区域,实施专项养护技术:屋顶绿化优化基质配方为泥炭:珍珠岩:缓释肥
,铺设蓄排水板 + 2 m m 防水毯,排水坡度 ⩾ 0 . 3 % 确保 1h 排净雨水,安装脉冲式滴灌设备,夏季每日 2 次灌溉并结合基质湿度传感器精准补水;下沉庭院将月季更换为玉簪、阔叶麦冬,新增4000K 色温 LED 补光灯,同时埋设直径 5 c m 透气管(间距 1 . 5 m , 5 m m 透气孔间距 1 0 cm )并每月中耕松土( 1 0 cm 深),维持根际土壤含氧量 1 5 % 以上,解决光照不足与根系通气问题。
4 项目成效
通过针对性技术措施的实施,金鼎天地项目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实现系统性提升,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预期目标,具体成效如下。精准修剪技术使植物徒长问题得到根本遏制,花灌木秋梢徒长率从 3 5 % 降至 8 % ,冠型整齐度提升60 % ,次年开花量较养护前增加 3 5 % ;绿篱植物枝梢密度控制在 55 枝
,内部枯枝率降至 5 % 以下,球类植物球面误差 < 2 c m ,景观一致性达 9 2 % 。水肥精准调控体系有效解决黄化问题,酸性植物区域土壤 pH 值从平均 7.8 降至 6.2,杜鹃、山茶新叶失绿率从 6 0 % 降至 9 % ,香樟、广玉兰叶片灼伤率控制在 2 % 以内;屋顶绿化植物成活率达 9 5 % ,佛甲草覆盖度提升至 9 0 % ,较常规养护模式节水
。三级预警防控体系下红蜘蛛、天牛等主要害虫发生率下降,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病叶率控制在 8 % 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45 % 。立体防除技术将绿地杂草覆盖率从高峰期 3 0 % 降至 5 % 以下。屋顶绿化通过基质优化与精准灌溉,夏季极端高温期植物蒸腾失水率下降 4 0 % ,灌溉水利用率提升至 8 5 % ,未出现因干旱或积水导致的大面积枯萎。
5 结论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金鼎天地 14-01 地块办公和公寓新建项目室外景观工程,分析该项目的养护重难点,包括:修剪不及时导致植物徒长、水肥失衡引发黄化、病虫害防治滞后和杂草防除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本项目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成效,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谢始群 . 植物嫁接技术创新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J]. 森林防火 ,2025,43(01):128-132.
[2] 景海军 . 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J]. 居舍 ,2025,(10):137-140.
[3] 李峰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09):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