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内部审计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实践

作者

梁俊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0

英文对应:

Liang Jun (ZheJiang Meida Group ZheJiangHangZhou 310000)

,男,汉族,1987-10,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内部审计实践应用方面。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在合规管理体系中呈现功能复合化特征,其核心定位需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中系统审视。审计部门通过独立监督活动为合规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主动嵌入治理全流程检验制度设计与执行有效性。凭借跨部门穿透力识别合规盲区,构建战略与业务间的传导纽带,并在动态风险环境中发挥预警功能。审计过程本身构成合规状态验证机制,其问题整改追踪推动角色向价值共创伙伴转型。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定位;实践

引言

当代企业面临日趋复杂的合规监管环境,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的治理价值亟待重新定位。传统认知将审计视为合规监督的执行者,实则其功能已向风险预警与价值创造延伸。审计部门凭借独特的组织站位,既能穿透业务链条发现合规管控疏漏,又能连接战略目标与执行实践。这种立体化功能使审计成为优化合规治理的关键枢纽,其角色转型直接关乎企业合规效能建设。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中的定位

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审计部门通过独立监督活动为合规体系运转提供基础支撑,但这种支撑绝非被动等待问题显现,而是主动融入企业合规治理全链条,既要检验制度设计的完备程度,又要持续验证制度执行的真实状态。审计职能特有的跨部门穿透力使其能够突破业务单元壁垒发现合规管控漏洞,这种立体化观察视角自然形成战略决策与业务实操间的传导桥梁。面对持续变化的监管环境,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对业务活动的常态化审视,可及时识别合规执行偏差并向治理层传递风险演变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计过程本身构成企业合规状态的有效验证机制,其专业评估结论为管理层判断体系有效性提供了客观中立的参照基准。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中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合规审计框架与制度保障

企业内部审计要想有效执行合规管理的首要条件,首先应当打造一个既系统又易于实施的合规审计体系,配套实施全面的制度保障计划,企业整体合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该框架的紧密衔接,使审计活动能够精准锁定关键合规风险领域。必须首先由审计部门划清其在合规性管理中的责任边限和职能范围,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周期性、频率、标准以及技术途径进行明确定义,这些要素共同支撑起审计框架的基本构造。必须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同步打造坚实的审计制度基础,涉及审计章程的制定、操作手册的编制、质量控制规范的执行,以及报告标准的实施等核心步骤,本制度文件为审计人员设定了明确的行为规则与操作路径,保证审计活动的每一步都符合既定制度要求。引人注目的是,制度的实际成效归根结底依赖于执行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制度设计阶段就应关注条款的落地性与环境适应性,实施定期化的监督评估机制,使制度要求在审计实践中得到全面实施。只有在框架设计上与制度保障相辅相成,内部审计才能得以成为企业合规管理的可靠支撑,持续性地支撑企业进行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的系统性工作。

(二)实施风险导向的合规审计程序

合规审计框架既定之后,内部审计的核心执行途径是全面采用风险导向的原则,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高风险合规领域。审计工作务必停止采用普遍化的检查方式,转变为针对企业运营背景、业务模式、运作过程及历史违规状况进行深入挖掘,实施系统的风险鉴定与评估。采用精准的科学风险测量方法,审计部门对可能影响企业声誉、经营安全和法律责任的根本风险点进行精准识别。受风险图谱的引导,审计计划应着重体现目标聚焦的特点,将审计范围的界定、检查深度的确定和时间资源的分配全部围绕重大风险领域展开。在执行审计程序的具体阶段,始终以风险为导向,如在审计方案设计、样本抽取规则、测试方法及证据分析等方面,需聚焦于高风险区域的控制效果、规章制度执行及潜在漏洞的分析。审计人员需融合访谈、流程追踪、抽样核实及数据校对等多样化技术手段,系统解析风险的根源及其扩散路径,最终的审计分析及提升意见,务必紧密对接风险的类型、影响的深度及整改的紧急性,促使审计结果成为风险管理的直接手段,使企业合规防线从被动应对过渡至主动强化。

(三)推动合规文化与信息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在合规体系中的深层价值挖掘,需要力求突破传统监管的界限,推动企业形成合规文化,搭建信息流转的高效桥梁。合规精神是企业治理的灵魂支柱,是全员投入的长期建设活动,内部审计凭借其独到之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功能。审计部门首应树立楷模,严守职业规范与合规纪律,向集体推广“依规行事,价值倍增”的核心理念。尤为核心要素,审计实施本身构筑了一个生动的合规教学空间,如审计人员深入业务前线的实地调研过程综合报告,精准锁定合规意识薄弱点、政策理解偏差及执行中的不足,随后进行审计交流、问题反馈、报告分析及整改跟进行为,有针对性地向管理层及员工解读合规规范、政策核心及违规的负面影响。此类源自实务的互动宣讲,相较于抽象制度培训,行为塑造能力更上一层楼,审计团队天生擅长层级间的深入洞察,可设立战略决策、业务执行及合规管理间的信息渠道。同时,应形成常规信息处理规程,如须即时向管理层汇报关键风险、管控漏洞及优化方案,助力战略定夺,需与业务部门及合规团队展开双向对话,共通风险数据,联合规划改进路径。信息流转与理念渗透融合,内部审计助力打破认知壁垒,集结组织对合规性的共同认识,最终使合规要求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形成“守纪如呼吸”的文化自觉,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根基。

结语

内部审计在合规管理体系中的定位本质是动态演进的治理机制,其价值实现路径已超越传统监督范式。从提供基础保障到主动识别风险,从验证制度效用到推动缺陷整改,审计职能的持续进化不断强化其作为价值共创伙伴的角色属性。尤其通过揭示治理薄弱环节促进体系优化,审计实质上承担着合规生态建设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潘维萍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税务合规管理中的角色与效能提升研究 [J]. 市场瞭望 ,2025,(10):91-93.

[2] 徐加利 , 张莹 . 内部审计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招商局集团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07):181-183.

[3] 池艾泽 . 新常态下政策性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途径分析 [J]. 商讯 ,2025,(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