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

作者

颜嘉序

锦州市北控水务有限公司

1 引言

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含有重金属(如镉、铅、汞等)、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病原体及大量水分。污泥处置涵盖收集、运输、处理、最终处置等多个环节,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威胁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开展污泥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对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识别

2.1 污泥收集环节风险

污泥收集过程中,收集设备密封性能不佳,易导致污泥泄漏、遗撒,造成周边土壤和水体污染。收集容器清洗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含有的污染物会污染受纳水体。此外,污泥收集点布局不合理,可能增加污泥在厂区内的停留时间,促使污泥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气体,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

2.2 污泥运输环节风险

运输车辆未进行专业防渗漏、防遗撒改造,在运输途中发生污泥泄漏,会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经过人口密集区或水源保护区,一旦发生事故(如车辆故障、交通事故),可能导致污泥大量泄漏,引发严重环境风险。运输过程中,污泥若未采取有效的气味控制措施,散发的恶臭气体将对沿途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3 污泥处理环节风险

污泥好氧堆肥处理中,若堆肥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不合适),微生物代谢不充分,会导致堆肥产物质量不达标,其中残留的病原体、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能在后续土地利用中进入环境。厌氧消化处理时,若沼气收集系统存在泄漏,沼气中的甲烷作为强效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同时,厌氧消化后的沼渣若处理不当,其中的污染物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污泥焚烧处理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噁英、重金属氧化物等污染物,若尾气处理系统故障或处理效率不达标,污染物排放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2.4 污泥最终处置环节风险

污泥土地利用是常见处置方式,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长期土地利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污泥填埋处置时,填埋场防渗系统破损,渗滤液泄漏会污染地下水;填埋气无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同时污染大气环境 。

3 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3.1 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等方式,全面梳理污泥处置全过程各环节的风险源。分析风险源的种类、数量、特性,以及污染物产生、迁移和转化规律,明确风险源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引入生命周期评价理念,从污泥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置,系统分析各阶段物质流、能量流变化带来的风险;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直观呈现风险源空间分布特征,为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3.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污泥污染物特性和环境受体特点,构建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例如,物理指标包括污泥含水率、粒度;化学指标涵盖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浓度;生物指标涉及病原体种类和数量等 。同时,考虑环境受体(土壤、水体、大气、人体)的敏感性,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针对新型污染物(如微塑料、抗生素抗性基因),补充相应检测指标;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指标,完善指标体系。

3.3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可采用定性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法、专家打分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划分风险等级。也可运用定量评估方法(如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生态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计算,精确评估风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实际应用中,常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提高评估准确性。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训练,实现风险的动态预测和智能评估;建立区域协同风险评估模型,考虑不同区域环境差异和风险传播特性。

4 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4.1 收集环节防控措施

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污泥收集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防止泄漏。合理规划污泥收集点布局,减少污泥厂区内停留时间。收集容器清洗废水需纳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收集点设置除臭设施,控制恶臭气体排放。采用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收集设备运行状态,及时预警泄漏风险;研发新型环保收集容器材料,提高化学稳定性和密封性。

4.2 运输环节防控措施

运输车辆需进行专业防渗漏、防遗撒改造,配备 GPS 定位系统和监控设备,实现运输过程实时监管。科学规划运输路线,避开人口密集区和水源保护区。运输前对污泥进行压实、封装等预处理,减少运输过程中污泥泄漏和气味散发;运输途中采用密闭车厢和气味吸附装置,降低环境影响。构建运输安全网络防护体系,防止运输管理系统遭网络攻击;制定极端天气、突发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处置设备和物资。

4.3 处理环节防控措施

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时,严格控制堆肥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定期监测堆肥产物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厌氧消化处理中,加强沼气收集系统的密封性检测和维护,提高沼气收集效率;对沼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焚烧处理需配置高效的尾气处理系统,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确保达标排放。建立处理工艺参数智能调控系统,根据污泥性质变化自动优化工艺;加强新型处理技术的中试研究和安全评估,降低技术应用风险。

4.4 最终处置环节防控措施

污泥土地利用前,需对污泥进行严格检测,确保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符合土地利用标准。建立长期的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定期检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变化,一旦发现超标,立即停止土地利用并采取修复措施。污泥填埋处置时,选用优质防渗材料建设填埋场防渗系统,定期检查维护;完善填埋气收集和处理系统,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安全隐患。在污泥资源化产品生产中,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新兴处置方式,开展生态风险预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5 结论

总之,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全过程存在多环节、多类型的环境风险,通过科学的环境风险识别、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构建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需持续优化污泥处置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各环节协同监管,确保污泥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可控,实现污泥处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未来,应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应对新出现的环境风险挑战。

参考文献

[1].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规定 [N]. 东莞日报 ,2021- 12- 29(A08).

[2] 张倩 .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析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8(6):58.

[3] 王涛 , 寇于亮 . 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无害化处置工程设计[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37(24):65- 68.

[4] 李宽 . 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及设备管理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4):65-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