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方戏种特色音乐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影响探析

作者

晏秀萍

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655000

引言

云南地方戏曲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剧和花灯剧作为云南代表性的地方戏种,其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为舞蹈程式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范式。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云南地方戏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分析其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影响,从而深化对地方戏曲艺术价值的认识,并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云南地方戏种特色音乐的艺术特征

1.1 滇剧音乐的旋律结构与节奏特点

滇剧音乐的旋律结构具有独特的韵味。它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在旋律的起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其旋律常常以一种婉转悠扬的方式进行,像是在诉说着云南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从高音到低音的过渡自然流畅,如同山间的溪流蜿蜒而下。在节奏方面,滇剧音乐有着丰富的节奏型。慢板节奏时,像是老人在悠然地回忆往事,每一个音符都拖得较长,充满了沉思与缅怀的情感;快板节奏时,则犹如骏马奔腾,音符快速跳动,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1.2 花灯剧音乐的民间性与地域性

花灯剧音乐有着浓厚的民间性。它源于民间的生活,是云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其曲调简单易记,歌词内容大多反映民间的生活百态,如爱情、劳动、节日等。这种民间性使得花灯剧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花灯剧音乐的地域性也非常明显。云南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花灯剧音乐在风格上存在差异。例如,有的地区花灯剧音乐节奏明快,体现出当地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有的地区则较为舒缓,反映出当地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1.3 音乐与舞蹈的互动关系

音乐与舞蹈在云南地方戏中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音乐为舞蹈提供了节奏的框架,舞蹈则将音乐中的情感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滇剧和花灯剧中,音乐的旋律走向决定了舞蹈动作的起伏。当音乐旋律上升时,舞蹈动作可能会相应地向上伸展,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当旋律下降时,舞蹈动作也会随之向下沉,传达出内敛或沉思的情绪。同时,音乐的节奏变化也引导着舞蹈的节奏变化。快节奏的音乐促使舞蹈动作变得快速、敏捷,充满活力;慢节奏的音乐则让舞蹈动作变得缓慢、柔和,富有诗意。

2. 舞蹈程式化的表现与形成机制

2.1 程式化舞蹈的动作规范与符号意义

程式化舞蹈的动作规范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云南地方戏曲相关的舞蹈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例如,手势的位置、手臂的摆动幅度、脚步的移动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规范的动作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动作,更具有符号意义。一个特定的手势可能代表着一种情感,如兰花指可能表示女性的柔美;一个特定的脚步动作可能象征着一种身份,如稳重的步伐可能代表着长者的威严。

2.2 音乐对舞蹈节奏与情感的调控作用

音乐在舞蹈中起着对节奏与情感的调控作用。就节奏而言,音乐为舞蹈提供了明确的节奏模式。舞蹈必须依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编排。在云南地方戏曲舞蹈中,音乐的节奏决定了舞蹈动作的快慢、强弱。例如,当音乐中出现强烈的鼓点时,舞蹈动作可能会以有力的跺脚或跳跃来回应,增强舞蹈的节奏感。从情感方面来看,音乐能够唤起舞蹈者内心的情感,并通过舞蹈动作传递给观众。悲伤的音乐可以让舞蹈动作变得迟缓、沉重,传达出忧伤的情感;欢快的音乐则能使舞蹈动作变得轻盈、活泼,展现出喜悦的情绪。

2.3 地方戏种音乐对舞蹈程式的固化与创新

地方戏种音乐对舞蹈程式有着固化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长期以来,特定的地方戏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使得舞蹈程式逐渐固定下来。例如,滇剧音乐的某一特定曲调总是伴随着固定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经过一代又一代舞者的传承,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程式。另一方面,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舞蹈程式也在不断创新。当地方戏种音乐吸收了新的音乐元素,如现代音乐的节奏或新的乐器音色时,舞蹈也会相应地进行创新。舞者可能会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或者重新组合动作,以适应新的音乐风格,从而推动舞蹈程式化的发展。

3. 地方戏种音乐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启示

3.1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艺术传承

从非遗保护的视角来看,地方戏种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为艺术传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滇剧和花灯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音乐和舞蹈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保护好地方戏种音乐,也就为舞蹈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因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通过保护音乐的旋律结构、节奏特点等元素,能够确保与之相关的舞蹈程式得以完整传承。

3.2 地方戏曲音乐在现代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地方戏曲音乐在现代舞蹈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代舞蹈创作常常追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表现形式。云南地方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能够为现代舞蹈创作带来新的灵感。例如,将滇剧音乐的旋律结构与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的舞蹈音乐。在舞蹈动作编排上,借鉴花灯剧舞蹈的动作元素,并与现代舞蹈的动作理念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舞蹈作品。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现代舞蹈的创作内容,也有助于地方戏曲音乐和舞蹈的推广。

3.3 跨学科研究对舞蹈程式化理论的拓展

跨学科研究对舞蹈程式化理论有着重要的拓展作用。在研究地方戏种音乐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影响时,涉及到音乐学、舞蹈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音乐学的角度分析地方戏种音乐的特征,从舞蹈学的角度探讨舞蹈程式化的表现与形成机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读音乐与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舞蹈程式化理论。例如,通过文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戏种音乐与舞蹈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舞蹈程式化理论的构建。

结束语:

云南地方戏种特色音乐对舞蹈程式化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上,更在于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远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滇剧和花灯剧的音乐与舞蹈关系,可以为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地方戏曲的艺术价值,推动其与现代艺术的创造性结合。

参考文献:

[1] 夏维威 . 民族音乐和音乐剧结合在当代音乐表演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研究 [J]. 中国音乐剧 ,2024,(06):90-92.

[2] 唐诗函 . 河南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旅游体验设计研究 [J]. 喜剧世界 ( 下半月 ),2024,(12):133-135.

[3] 贾婷婷 . 中国元素融入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创编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14(35):161-165.

晏秀萍 19850616 女 大学本科 云南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