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四新” 追寻“高效”

作者

邱光盼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 福建泉州 350600

摘要:为了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落实不足、学生综合素养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四新”视角,对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四新”以及学情分析,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创新大单元教学活动,推动大单元教学的高效开展;设计多元化的单元作业与评价,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等有效策略,以为今后有关研究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四新;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四新”成为了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参考。“四新”主要是指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以及新高考。新高考改变了传统以分数论的选拔体系。新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摒弃了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方式。新教材将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内容编入了课本中,渗透了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该积极顺应高考发展的趋势,迎合“四新”改革的大环境,科学的设置大单元教学活动,有效引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基于“四新”和学生学情分析,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决定着大单元教学的方向,授课内容决定着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效果以及大单元教学的成果。 “四新”和学生学情可以为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的创新、授课内容的优化提供依据。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对当前大单元教学目标、授课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积极响应“四新”改革的要求,设置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引领下合理的优化大单元教学内容[1]。

以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单元“相互作用”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单元新课标进行分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新课标分析完毕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删减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增加了一些实践类的内容。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摩擦力、弹力以及重力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实验探究能力、规范表达能力有待加强。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通过相互作用这一单元知识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弹力以及重力的大小、方向,并通过实验探索,引导学生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相关事实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实验数据,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生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目标设置好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四新”要求,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与新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为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大单元教学活动,推动大单元教学的高效开展

单元学习活动是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的载体。单元学习活动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单元学习活动的设置要紧密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时,高中物理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学情,优化和创新单元学习活动组织的形式[2]。

以“匀速圆周运动”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做圆周运动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以此激活学生探究圆周运动奥秘的兴趣。然后,教师组建物理学习小分队,并布置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离心运动等知识,总结相关的概念;任务二,设计相应的实验,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并运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任务三,设计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任务三,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向心力以及离心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总结离心运动对物体分离的原理。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各个小分队,自主交流、讨论,展开实际的实验探索,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和探索,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优化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是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环。高中物理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生活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四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仅仅围绕新高考、新课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新教材中的内容,设计类型多样的单元作业,并优化单元作业评价体系。

以“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项目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本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提出自己有关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建议。这一项目实践作业可以以学生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在学生完成单元作业之后,教师可以专门预留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和分享。在学生分享和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发放给学生“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单元实践作业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单元学习效果。在学生自主评价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促使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四新”背景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对于立体化物理教学体系的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聚焦“四新”,以单元为单位,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构建高质量的、立体化的物理课堂,引导学生真正的走进物理世界,促使他们在物理探索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虎虎.基于学科大概念高中物理单元设计与实施<br>——以"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为例[J].物理教师.2022,43(3):13-15.

[2]董文杰.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人教版第3章“相互作用--力”为例[J].物理教师.2020,(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