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作者

朱海航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初级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不仅要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数学问题。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在深刻解读核心素养内涵之后,从问题设计、解题方法指导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应用题

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初中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数学应用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认真审题、获取关键信息、整合新旧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等方式,有效解决一系列数学应用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融,最终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一、深度挖掘趣味元素,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2章第一节《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列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与有理数加法相关的具体情境,如某地区冬季的日气温变化情况、列车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精确到小数点)、明确规定正反方向的驶离路程等。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同时,他们发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的实用价值,不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多媒体、互联网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直观呈现问题情境,减轻学生审题的负担,助其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应用题的具体要求。

二、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舒适、放松的学习环境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感,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创建一个自主探究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在此基础上,认真关注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提供相应的指导,引导对方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与探究环境,教师还必须渗透科学的解题方法,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从方程式的本质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两边是相等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便能认真审题,分析问题,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主动寻找应用题中存在哪些相等的关系,进而列式求解。在教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学生逐渐掌握解题的技巧,能够在短时间内弄懂出题人的真正意图,迅速找到应用题中存在的隐含条件,求出未知数的解。核心素养视域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在探究应用题的时候,可以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说理等方式鼓励他们深入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案,以此开发更多的可能性[2]。总的来说,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和观察学生的体验,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问题以及验证答案,通过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渗透,有效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学习如何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任务探究、数学竞赛、趣味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直尺测量并比较线段的长度,然后根据长度的比较结果来解题。通过参与类似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亲身经历,学习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还在实践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课本上的知识点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和操作的实体。

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等。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开阔视野与思路。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项目式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出他们的探究热情。每次探究活动结束之后,都要组织活动小结,与学生一起讨论、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解题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客观、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做到查缺补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利用所创设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此基础上,给予对方适当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与策略,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数学建模能力等的显著提升。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6):9-11.

[2]张团团.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J].读写算,2024,(19):95-97.

[3]石莲花.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2,(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