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杨静

重庆市市开州区临江镇中心小学405408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因此,探索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1.1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热情

协作学习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活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而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与优势挑选适宜的任务与角色,这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自主性与乐趣。同时,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渴望为团队贡献力量、争取优异成绩,进而更加勤奋学习。此外,协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与成果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与满足,进一步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激情。

1.2深化对知识的掌握,激发思维发展

协作学习在数学教育中的一大益处是它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们通过集体探究、交流和解决问题,不仅学会了数学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公式,而且领悟了这些知识的深层含义和相互关系。这种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协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使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交流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2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合作学习的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灵活设计课堂任务,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结合实际,强化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尊重学生需求,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他们偏好的合作学习方式,掌握学生知识掌握度,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适度拓展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2.2创新合作学习策略

考虑到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的特性及教学内容多样性,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问题解决”、“探究发现”以及“互帮互学”三种合作方式。在“问题解决”合作模式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实践问题,如“百分数”单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小组收集商品折扣信息,计算不同折扣下的实际支付金额,并讨论“买一赠一”与“五折优惠”哪种更合算。在“探究发现”合作模式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给每个小组准备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图形变换后的特点,并记录和描述变化规律。在“互帮互学”合作模式中,特别适合于技能训练和知识巩固,如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出题,轮流讲解解题思路,甚至创造“数学接龙”游戏,通过讨论错题来共同分析易错点,帮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难题。

2.3引入微课教学手段

利用微课教学与协作学习的结合,能提升数学协作学习的质量,让教学更加丰富和高效。通过革新传统协作学习方法,微课教学更具针对性,能预先识别数学教学的难点,凸显关键知识点,为协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微课整合了教材核心信息和教学精华,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及课后复习,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比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轴对称属性,通过折纸、绘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平移变换,了解平移的特性,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完成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这两种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轴对称图形在工艺品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平移变换则常用于设计网格图案、制作重复性图形等。通过分析这些实际案例,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探究活动。例如,设计具有特定轴对称或平移特征的图形作品,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理解。

2.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中,评价应兼顾学习成效与过程,融合教师的专业评估与学生自我及同伴互评。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法,以及教师评估与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策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过程评价上,教师可制定观察记录表,详实记录各小组的合作情况。比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需关注成员的参与度、提出见解的价值性以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态度。在结果评价上,除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评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展现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设计小组协作的实践性任务,如测量校园建筑高度、设计班级文具采购方案等,以综合任务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互评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例如,共同讨论“优秀小组”的评选标准:是否高效完成任务、组员间是否配合默契、成果展示是否清晰有序等。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小组间相互评价和学习,促进良性竞争,并每周评选“进步小组”,激励落后小组迎头赶上。

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设计更多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建培.小学数学合作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4):218-219.

[2]许志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3(4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