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玛伊代·艾尼 马丽娅木古丽·艾尼通讯作者

喀什疏附县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成员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疗法。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同观察组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同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同观察组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卒中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障碍、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失语、失聪等[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丁苯酞作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常见药物,本文将深入分析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现在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3月-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成员2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9,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4.983.29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12:8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5.443.29岁,资料对比后均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数据比较。

纳入标准:均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药物无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均有生命危险;均伴有其他脑部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疗法,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使用5%葡萄糖液与阿替普酶稀释为0.5mg/ml溶液,起始量为静脉滴注60mg,一开始滴注时需要静注6-10mg,直至2-3小时时静脉滴注20mg。

观察组患者则予以联合疗法,即阿替普酶静脉荣欢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同对照组一致,丁苯酞注射液予以静脉滴注,每日治疗2次,每次滴注25mg。滴注时间不得低于50min.两次使用药物时间不得低于6h,14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对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比较。

(2)组间患者应用效果比较,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取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 件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

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同观察组比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组间患者应用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应用效果同观察组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多数都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则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脑卒中主要因为脑内血管供血量不足,导致脑细胞坏死,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是打开堵塞血管[2]。临床上多以溶栓治疗为主,以此获得觃效果。阿替普酶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溶栓药,具有特异性溶栓优势,可快速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对血液循环中纤溶酶原无激活效应,避免出血;无抗原性可重复使用;溶栓作用强而快,能缓解血管堵塞,降低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单一治疗时虽具有一定效果,但阿替普酶需持续给药方能保持效果。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本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动物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积的作用。而丁苯酞注射液需在发病48小时以内给药,即脑梗塞发病急性期内,方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但若超过急性发病期则需要先进行溶栓治疗,无法单一依赖丁苯酞进行治疗[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同观察组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同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同观察组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整体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明,王宏保,谢富友,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20,41(11):1351-1355.

[2]代洛阳,刘玉杰,陈飞.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36):5-8+12.

[3]李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4,14(25):42-44+48.

[4]赵青梅,石庆丽.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52(0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