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助力小学数学校际协同合作教学探究

作者

黄春红

江西省上高县第四小学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铺开,小学数学教育的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在利用“互联网+”的电教设备的助力下,小学数学教育在校际间的协同合作办学已经呈现出越来越趋向利好方式,通过校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让越来越多的老师有条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通过教育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渠道,让老师们获得更加多元的学术交流和业务探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为学生能扎实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题研究   互联网+   探究与思考

我们从事“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校际教学协同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充分调动网络资源,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班同学的数学学习情况为契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新授,课后拓展和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究,发现老师们在利用校际协同办学的情况下,总会有很多老师的智慧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教学特色,这让很多年轻老师非常受教,有效地缩短了老师们在教学中摸索的时间,而是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我以自己在主持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研究的收获。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备课环节有保障

常规小学数学课备课环节很需要老师的耐心,一是表现在数学例题的选择和运用上,二是表现在教学手段的辅助上。自从有了互联网+,教师备课就变得轻松起来,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文字题或者有典型代表性的例题,用这些素材库存放在PPT课件上,让老师数学课件设计的动态流程,这样老师在备课环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借助互联网+,老师还可以在开课前通过赣教云等平台,阅读或者浏览一些名师课堂里上传的经典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借助他人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当老师能像蜜蜂采蜜一样,多看多想,博采众长,就可以有效地规避教学风险。对网上借鉴过来的课件,也可以依据我们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地修改和调整,以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一句话,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让课题研究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充分借助赣教云,动态教学很轻盈

赣教云是江西教师的福音,老师们人手一个账号,在同步电子教材的页面登录赣教云,从赣教云中可以同步下载很多有价值的课件,这样教学起来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比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如果不借助多媒体,靠老师徒手画, 一节课下来也画不了两幅图,还不是很直观,学生也看不太明白。但是借助赣教云里的动态课件进行教学,老师只需要轻触屏幕,就可以动态直观地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利用旧知迁移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特别在计算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给学生讲解植树问题中涉及的间隔数和间距等植树,很多同学会听得稀里糊涂,但是如果利用动态课件图给学生上课,在一条长130米的道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植1棵,两头都植树,一共可以植树多少棵?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动态课件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在路的一旁两端都植树的情况,棵数=间隔数+1;如果是两端都不植树的情况,棵数=间隔数-1。有了这样的动态的推导图,指导学生观察时,我们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教学生进行植树问题的教学了。因此,例题就是130÷10+1=14(棵)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 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活动靠校际,教学拓展有活力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的校际合作,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每个学校都有在学科中比较有钻研精神的老师,老师的教学钻研会对小学数学教研的质量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激发老师的教研科研水平,我们努力在探索校际教研活动中,经常可以在校际间和老师们互通有无,对同一个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对教育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来探讨更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教研,也可以通过“三个课堂”的专递课堂或者名师课堂的相关链接活动来完成。在我们学校和对接的乡下师资互换的学校开展校际合作,就是为了让县城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能有效帮扶到对标学校的教育帮扶,从而促进城乡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比如上学期,我们就小学数学五年级中,循环小数的章节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让两所学校通过教学教研和课堂教学检测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研讨,对循环小数中出现的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问题进行了最有效的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明白。

四、智慧作业有梯度,轻松学习又减负

凡是课堂教学,必然要有相关的作业,为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检测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情况。因此当结合教育双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为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始以校际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智慧作业来完成教学巩固。因此,我们把作业设计成三个梯度,分别是:基础型,巩固型和拓展型。当学生的智力水平中等的情况下,我们就倡导学生完成巩固型作业;当学生的智力水平超群的情况下,我们就倡导学生完成拓展型作业;当学生的智力水平比较平常,甚至学习比较吃力的情况下,我们就让学生完成基础型作业。这样的智慧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不被难题消磨。通过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学生在做智慧作业后,他们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作业,学习的热情都被有效地保护起来,也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绪价值。课题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也能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成果。

当然,互联网助力小学数学校际协同合教学探究是长期的过程,以课题研究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让教育科研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能更加顺畅地通过校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为小学数学教学谋发展,并通过实际的教育科研的发展,促进城乡结合的校际交流和城际结合的校际交流协同合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小学数学高效课题教学途径的探究.数学周报·教法教研.2024年24期.

2.江蓉.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习力的有效策略.数学周报·教法教研.2022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