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成效分析

作者

王秀涛

江苏省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 江苏宿迁2239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并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旨在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人才。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概述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激励学生通过应对真实世界的问题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PBL(项目式学习)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PBL教学实验显示,通过模拟市场购物的情境,学生在解决如何合理分配预算的问题时,不仅加深了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角色应当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以及问题解决的促进者。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70%的教师认为,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求他们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通过“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校园内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上,更体现在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数学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互动性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案例

1.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旨在通过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如“如何公平地分配零食给小组成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确保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设计一个既美观又节省材料的包装盒”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协作中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统计和概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小调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通过这种参与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成效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多个维度。

2.成功与挑战并存的实施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以某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为例,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何计算校园植树节所需的树苗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是PBL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的参与度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提升比传统教学法的学生高出。然而,挑战同样存在,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依赖性,以及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困难缺乏耐心。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教师需要设计更多元化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成效评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成效评估显示,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根据调查研究,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班级在数学成绩上比传统教学法班级平均分提高了。这一数据表明,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出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分析中,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关于“分数的加减”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购物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分数的运算规则。此外,成效评估还采用了认知领域分类模型,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知识掌握、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上的表现,发现实验组在应用、分析和创造三个层次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结:

通过对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等。因此,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向斌.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J]. 新课程,2021(20):57.

[2]陈娟.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J]. 科学咨询,2022(14):225-227.

[3]熊科霞.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及有效性[J]. 中外交流,2020,27(24):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