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读导写,以写导读

作者

廖旎旎

金寨县莲花学校 安徽 六安 237300

作者简介:

廖旎旎(1996年5月—),女,汉族,安徽六安市人,金寨县莲花学校教师

摘要:当下教育着重培育学生素养,初中语文教学里阅读与写作结合不容忽视。阅读是写作素材积累与范例获取的源头,写作能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二者相互促进,明确目标、挖掘读写关联点等策略的运用,可推动读写融合,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及语文综合素养,契合教学发展趋势。

关键词:以读导写;以写导读;素养导向;初中语文;读写结合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方向。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本应相辅相成。但现实中,读写教学常各自独立,导致学生难以将阅读所学用于写作,也无法借写作加深阅读理解,因此,探索读写结合策略,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句式以及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慢慢成为学生自身语言储备的一部分。当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将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素材运用到文章里,就能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意思的传达也更加准确。学生在不断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的过程中,于阅读里学习语言运用的方式,在写作中实践这些学到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和写作与思维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需要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和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写作过程同样离不开思维,从构思文章结构、组织语言,到最后表达观点,每一个环节都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阅读和写作中的思维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在持续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当中,思维会更加灵活、更加深刻,实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教学实际,构建系统读写目标体系

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而读写结合教学要取得实效,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充分考量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清晰明确的读写目标,既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指引,又能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以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为例,阅读目标需着重于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件来传达情感,掌握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写作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创作一篇以亲情为主题,情感真挚自然的记叙文。过程与方法维度,阅读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标记出文中关键语句,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究文本情感表达的技巧;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经历构思文章框架、起草初稿、反复修改完善的完整写作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细节描写的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阅读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文中深沉厚重的父爱,产生情感共鸣;写作目标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抒发对亲人的爱与感恩之情[1]。

(二)深挖教材文本,寻找读写融合关键切入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篇目,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对每一篇课文进行细致分析,找出那些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的关键点,比如文本的结构布局、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通过对这些读写点的深入剖析和学习,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经验,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自然过渡和有机融合。

以八年级上册吴伯箫的《灯笼》为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开篇从孩子们对火、光的喜爱写起,自然而然地引出灯笼这一主体;中间部分穿插了与灯笼相关的各种回忆;结尾处将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整篇文章层层推进,看似松散却主题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融合的。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仿照这种结构模式,选择一个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事物作为线索,创作一篇回忆性的散文,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文章中对灯笼外形、灯光等细腻的语言描写,也是非常好的读写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这些描写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创新活动设计,激发读写学习内生动力

传统单一的读写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读写活动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多种类型的写作活动,同时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交流会等互动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读写实践和交流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读写活动中来。

以九年级上册鲁迅的《故乡》教学为例,学完这篇小说后,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写活动。开展续写活动,让学生根据小说结尾“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布置读后感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写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组织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故乡》时的感受和体会,交流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的不同见解,拓宽思维视野[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整体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阅读与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思维和写作方法的指导,只有将“思维”与“写作”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读写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5,(12):6-8.

[2]刘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2025,(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