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封雪姣

沭阳县钱集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等。详细介绍了任务设计的原则,如趣味性、适度性、层次性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定理公式教学以及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引言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任务为导向,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概述

(一)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特点

以任务为核心:教学围绕任务展开,任务成为连接知识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纽带。

强调学生主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规划学习步骤、选择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实践与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探究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多为枯燥的理论讲解和大量习题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创设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或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如设计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学校旗杆高度” 的任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主动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探究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任务中,学生要自主查阅教材、参考资料,进行数据计算与规律总结,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逐渐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复杂的数学任务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如 “制作一个立体几何模型并计算其表面积与体积” 的任务,学生们需要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设计模型,有的负责测量数据,有的负责计算分析。他们在交流讨论中分享各自的思路与见解,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趣味性的素材。例如,以 “数学游戏中的概率问题” 为任务主题,让学生探究扑克牌游戏、抽奖游戏等中的概率计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适度性原则

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合理确定任务的难度层次。比如在学习 “因式分解” 时,先设计简单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任务,随着学生掌握程度的提高,再逐步增加多项式的项数和难度。

(三)层次性原则

任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基础任务到拓展任务逐步递进。以 “三角形全等证明” 教学为例,基础任务可以是给定简单的三角形条件,让学生运用基本的全等判定定理进行证明;拓展任务则可以是让学生自行设计条件并证明三角形全等,或者探究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开放性原则

设计开放性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任务中,不局限于常规图形,给出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割、拼接等转化后计算面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 “无理数” 概念教学为例。

任务 1:展示边长为 1 的正方形,让学生计算其对角线长度。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对角线长度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能表示为整数或分数,从而引出无理数概念的初步认识。

任务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出现无理数的场景,如圆形花坛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等,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

任务 3:给出一组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巩固对概念的掌握。

(二)在数学定理公式教学中的应用

以 “勾股定理” 教学为例。

任务 1:让学生准备多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测量三条边的长度,并尝试找出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大量的测量数据,可能会初步猜测出的关系。

任务 2: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直角三角形三边在不同大小情况下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猜想,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进行证明。

任务 3: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求斜边长度;或者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长度,求另一条直角边长度等,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强化对定理的应用能力。

(三)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初中数学 “函数” 复习课为例。

任务 1:让学生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总结三种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形状、对称轴、单调性、与坐标轴交点等。

任务 2:给出一些函数表达式,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函数类型,并分析其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等。

任务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如销售利润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物体运动轨迹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进行分析求解,综合考查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结论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精心设计任务,遵循任务设计原则,将其合理应用于数学概念教学、定理公式教学和复习课教学等各个环节,并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何克抗。建构主义 ——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22 (3):3-9.

[3]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22.

[4]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5] 郑金州。有效教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6] 庞维国。自主学习 ——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7]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J]. 教育研究,2022 (2):73-77.

[8]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