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梁兆霞

莱阳市古城小学265200

摘要:本文是着眼于新课程理念,从小学文言文教学改革入手,以部编版教材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阐明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具体教学案例提出语文与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给小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部编版教材

引言​

新课程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科之间的融通与渗透,倡导构建开放、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数量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使学生从小接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然而,传统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多以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背诵为主,教学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探索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往往注重对字词的讲解、句子的翻译和语法知识的讲解,逐字逐句地分析文言文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不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的文言文时,教师只是机械地讲解字词的意思,翻译了句子,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象上,没有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和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语言表达、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小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加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学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低,提问不积极,课后也不愿主动阅读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又如,学《精卫填海》时,有些学生只记住了故事大概的内容,对于精卫鸟的坚韧不拔精神,对于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意义,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三)学科融合意识淡薄​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跨学科融合的意识,把文言文教学局限在语文课堂,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文化载体,是与历史、美术、音乐、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这种学科割裂式教学,使学生无法从多方面理解文言文,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和综合素养。又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只从语文方面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没有结合当时的历史,使学生了解魏晋时期的人物特点和社会风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不全面和深入。​

二、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策略基于部编版教材

(一)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

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历史背景,把文言文和相应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开展与文言文相关的历史探究活动,如历史故事讲述、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分析等。以《西门豹治邺》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探究西门豹治理邺县的方法和成效,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二)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

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打破了学科壁垒,给学生以新的学习体验。在学习《司马光》《精卫填海》文言文时,开展 “文墨绘古韵”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文言描述绘画,实现语文与美术的深度交融。如在《司马光》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想象水缸破裂的瞬间的紧张氛围,用画笔描绘出司马光机智砸缸、孩童惊慌或得救的画面,将文字中果敢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如学习《精卫填海》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精卫衔石填海的巨大画面,表现精卫的大气、海浪的汹涌、大海和天空的辽阔,让学生体验神话故事里蕴含的不屈精神。如“精卫填海”:学生可以描绘精卫在不同的情境下填海,通过色彩、线条的运用,传递出神话的神秘与魅力。活动结束后,开展班级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创作思路。通过这种学科的融合,学生在加深对文言文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了语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共同发展。​

(三)语文与音乐学科融合​

为文言文配乐朗诵,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感受,加强文言文朗诵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在教学“诗经·小雅·鹿鸣”时,教师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为朗诵背景,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诗歌中表现出的宴饮的和谐与融洽,真挚的友情,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朗读的水平。鼓励学生根据文言文内容和情感,尝试为文言文谱曲、填词,将文言文改编成歌曲演唱。

结论​

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对小学文言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阐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部编版教材,提出了语文与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实践表明,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展.诵读生语感,互动促反思——以《书戴嵩画牛》为例谈小学文言文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5,(03):81-83.

[2]朱婧.小学文言文大单元情境化教学模式构思与实践[J].品位·经典,2025,(04):170-172.

[3]叶乃菊.小学语文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浅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