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优化分析
章明
阳新县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 4352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优化,分析了施工阶段对水资源、土壤、空气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环境保护目标的阐明重点关注生态平衡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阶段,水资源浪费、土壤侵蚀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为此,提出了合理管理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与生态恢复、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污染等优化措施。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优化措施;绿色施工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尤其是在施工阶段,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土地的破坏以及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严重威胁了生态的稳定。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因此,制定针对施工阶段的优化措施,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推动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与目标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或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不仅关注污染的控制和治理,还包括生态系统的恢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环境质量的提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保护的意义愈发凸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不仅仅是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包括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1]。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等方面,更涉及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为全球生态稳定提供保障。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
环境保护的目标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地球资源的长期可用性。具体来说,环境保护的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生态平衡的维护,通过减少污染、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其次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使用不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持资源的再生能力。污染控制与减少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减少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带来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水体清洁度和土壤健康。推动绿色经济也是环境保护的目标之一,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促进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确保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的长远福祉,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及其生态功能的损害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用水的需求量通常很大,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土石方作业、混凝土浇筑以及设备的维护中,水资源消耗相对较高,可能导致周围水源的短期枯竭或水位下降。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导致水源的不可持续使用,造成水资源匮乏,影响周围地区居民的用水需求。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可能会污染周边水体,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施工污水、泥浆、化学物质等,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可能会污染周边水体,影响水质。施工污水中含有的油脂、泥沙及化学物质不仅会降低水体的水质,还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严重时可能危及到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合理管理水资源、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废水处理和回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对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土石方作业会直接导致土壤的破坏与流失。尤其是在山区或河流沿线的施工场地,由于土质松软且水土保持能力差,施工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土壤的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还可能加剧水体的泥沙沉积,进一步影响水质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施工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可忽视。大规模的开挖、填埋及道路建设会破坏周围的植被及生态栖息地,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影响动植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尤其是在一些敏感区域,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濒危物种栖息地的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植被的破坏还会减少土壤的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振动以及污染气体还可能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更加精细的施工管理措施,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三)对空气与气候的影响
施工阶段对空气和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施工现场的土石方作业、材料搬运、运输车辆的行驶等活动都会导致大量粉尘排放,尤其在干燥季节,粉尘污染问题更加严重。这些粉尘不仅降低空气质量,还可能对施工人员健康产生影响,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废气的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设备。传统燃料驱动的机械设备和车辆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废气加剧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推动气候变暖[3]。施工阶段使用的化学品和建筑材料挥发的有害气体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目的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利用,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能源,尤其使用柴油、汽油等传统能源的施工机械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施工技术应用,成为控制施工阶段对气候影响的有效措施。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方案
(一)优化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尤其在土石方作业、混凝土浇筑和设备清洗等环节,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强。优化水资源管理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水资源需求评估,准确预测施工所需的水量,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避免浪费[4]。用水计划应明确各环节的用水量,合理配置用水资源,确保每个环节用水量都处于控制之内。为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设立水资源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用水量,确保每个环节用水都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发现用水量过大,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用水,并通过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废水处理和回用系统的建立也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泥浆、油污、化学物质等,应通过沉淀池、化学处理池等设施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设备冷却和混凝土搅拌等环节,避免污染水源,减轻水体负担。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也是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措施。通过在施工区域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储存并处理后,用于工地清洗、灌溉等非饮用需求。这不仅能缓解外部水源的压力,还能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通过应用节水技术,如低水耗设备和智能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确保水资源能够持续供应,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位于山区,施工过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尤其在混凝土搅拌和设备清洗等环节,对水资源需求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进行水资源需求评估,精确计算水量,制定用水计划,确保水量控制。项目建立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系统,废水回用于混凝土搅拌和设备冷却,雨水引导至储水池,用于工地清洁和绿化灌溉。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了对外部水源依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废水排放。
(二)强化土壤保护与生态恢复
土壤保护与生态恢复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土石方作业往往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土地的长期使用能力。因此,强化土壤保护的首要措施是进行详细的土壤调查与分析,了解施工区域的土壤类型、特点及易受侵蚀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壤保护方案。施工中应优先选择低扰动的土方作业方式,避免深度开挖、过度压实等高扰动方式,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通过合理规划施工路线,优化土方作业,减少大规模的土方运输,尽量减少对土壤的干扰。要设置临时植被覆盖,使用防护网和喷洒保水剂等手段,防止风蚀和水蚀,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在施工后期,土壤恢复和生态修复同样至关重要。应在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利用有机肥、石灰、土壤改良剂等物质提升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土壤改良后,需要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工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以恢复原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此外,增加多种植被种类,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能力,从而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保持水分的能力,避免环境恶化。对于受损较为严重的区域,应通过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林建设等手段,进行全面恢复,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有效修复,恢复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在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施工地点位于山地地形,土石方作业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项目团队在施工前进行土壤分析,识别易受侵蚀区域,并采用小型机械作业,减少土壤扰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网和临时植被覆盖,防止风蚀和水蚀。施工后,项目启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使用有机肥料和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恢复植被并确保生态稳定。通过这些措施,项目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获得环保部门认可。
(三)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与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防治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也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施工阶段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粉尘控制方面,施工现场的土石方作业、材料搬运、运输车辆的行驶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尤其是在干燥季节,粉尘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为此,施工现场应定期洒水降尘、设置防尘网等措施,减少粉尘的扩散。通过科学管理粉尘源,减少施工中产生的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废气排放的控制要求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符合环保标准,逐步淘汰高排放设备,优先选用低排放或电动设备。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排放符合标准。通过定期检测废气排放量,确保施工过程中废气排放符合环境标准,降低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采用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设备,如电动机械、太阳能设备等,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气候的负面影响。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节能减排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采取低碳施工措施,包括使用新能源设备和低排放材料,能够减少施工期间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为环境保护提供切实的技术保障。
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粉尘和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构成威胁。项目团队采取粉尘控制措施,定期洒水并设置防尘网,减少了粉尘扩散。所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符合环保标准,选用了低排放、低噪音的新能源设备。此外,项目还使用了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这些措施,项目有效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粉尘和废气排放量显著下降,顺利通过环保检查,得到了各方认可。
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强化土壤保护与生态恢复、加强空气污染防治等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废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系统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土壤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空气污染防治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通过这些措施,项目提高了环保水平,获得社会和环保部门认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凯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3,(10):141-143.
[2]周建兴.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16):16-18.
[3]张登亮,王继航,王成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居舍,2022,(10):169-171.
[4]阮丁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9):175-176.
[5]孟秀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治理研究——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J].人民黄河,2021,43(0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