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贠璐 王淑晴
蓝田县焦岱镇中心学校 710515
摘要:在跨学科整合的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深远。它绝非仅仅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简单突破,而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场景。这种创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兼具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它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巧妙融合。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整合不再让学生孤立地学习数学,而是引导他们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数学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能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一、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将数学与体育有机融合,能为学生开启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运动中轻松掌握数学概念。以篮球训练为例,这看似与数学毫无关联的活动,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计算投篮命中率。每一次投篮,都是一次数据收集的过程;而命中率的计算,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实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直观地理解百分比、分数等数学概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独特的结合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往,数学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计算,但如今,数学与体育的结合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们不再觉得数学遥不可及,而是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绘制几何图形和对称图案这一巧妙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入数学知识。当学生在画布上尽情挥洒创意,绘制各种几何图形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接触到形状的概念,感受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独特魅力。而在创作对称图案的过程中,学生又会深入体会到对称之美,同时理解到对称在数学中的严谨定义。并且,随着创作的推进,面积和比例等数学概念也会悄然融入其中。学生需要考虑不同图形所占面积的大小,以及如何合理调整各元素之间的比例,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提高艺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结合语文阅读,深化概念理解
在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教学与语文阅读相结合,能有效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精心选取适宜文本,强化数学语境。教师要有意识地挑选与数学概念紧密相关的语文阅读材料,像涉及数量关系、空间方位或生活应用等方面的篇章。这些文本能自然地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借助描写植物生长的文章来引入“长度单位”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探讨植物高度的量化描述,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其次,巧妙引导文本分析,挖掘数学内涵。教师需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问题,助力学生从语言表达中提炼数学信息。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平均分”的含义,进而深入探讨除法概念;或者通过理解故事中的“时间推进”,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引导的逻辑性和层次感,逐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积极融合表达训练,加强概念掌握。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对概念的理解。比如,让学生改写文本情节,把其中的数学信息以算式、图表或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数学思维
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将多媒体工具融入数学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以《观察物体(二)》这一内容为例,多媒体手段可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发展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投影仪或智能白板展示各类几何物体的三维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比如,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常见几何物体,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动态展示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立体感和空间结构。为帮助学生掌握几何概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软件设计互动式拼搭活动。学生用鼠标或触摸屏操作,将不同几何元素拼接成完整物体,体验空间变换与组合的乐趣。例如,设计拼搭任务,让学生用给定几何形状拼出建筑物、车辆或日常物品。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融入美术元素,提升小学数学学习趣味性
在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术元素能为课堂增添别样乐趣,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这种融合有着独特效果。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像三条边、三个角等。接着,便可巧妙引入美术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彩色画笔给三角形“穿上漂亮衣裳”。有的学生用鲜艳的红色描绘出一个个形似红领巾的三角形,仿佛看到了少先队员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有的学生则用蓝色和白色绘制出如冰山般的三角形,给人清冷又神秘的感觉。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角形创意拼贴活动。学生们用彩纸剪出各种大小和颜色的三角形,然后自由拼贴。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创意的作品诞生了,有的拼成了可爱的小房子,有的拼成了展翅欲飞的鸟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三角形的形状特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美术元素的融入,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肩负着重大使命。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各项能力,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另一方面,小学数学不能孤立发展,需积极与其他学科协同共进。通过跨学科融合,能为学生搭建起多维度的知识体系框架,拓宽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陈文钦.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探究[J].教育,2025,(03):10-12.
[2]张新培.跨学科教学,赋能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25,(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