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控制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提升探究
孙香君
身份证 210225197802230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给城市道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工程相关主体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对施工各个缓解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以确保道路施工质量。
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1 测量控制
把计划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在直线上的整桩和加桩等加以标注,并将各桩点沿垂直方向平移,作为辅助基线,用钢尺量距,以便确认。测量时应以附近控制点为准,并通过相邻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控制点与测设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在中心桩的测量结束后,应测量横截面方向,根据道路设计横截面及实际地面高度计算并确定道路两侧边桩的位置,然后在中心桩、边桩上标出设计高程标志。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三级复核程序的要求进行,即在施工单位放样并且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
1.2 原材料控制
严格按照质量计划中有关标准的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水泥、钢材、石料等大宗原材料采取招标采购的方法选择供应商。对进场原材料除核对、检验相关质量证明材料外,还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的检验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项目进行复查和抽检,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以确保用于施工的原材料的质量。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如钢筋的焊接质量、路基填水的含水量控制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所失和质量隐患。
1.3 路基施工准备
在进行施工前,一般先进行砍树挖根清草皮,即把基底表面处理干净,完成后要先进行碾压夯实。土质台阶的开挖必须要达到层次清,土层稳,开挖后一定要挖到旧基础。如有松动处要深入开挖。进行帮宽前,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准备,联合施工管理人员拟定填方层次及进度,而回填材料一定最好是接近原路土质。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中,都要进行旧路处理,找出翻浆和弹软。处理翻浆一般要准备充足,开挖后马上回填,避免遭雨。而小块翻浆,要开挖成方形或长方形,这样的形状最利于土质间的应力分配。处理弹软则一定要找到病灶,确定是由于点( 翻浆) 还是面( 土质情况)造成的,对于已弹软的路段,开挖后的土,原则上予弃掉。如当地土源不足,需进行晾晒除掉粘土块和杂质后方可二次使用。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 填方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填方路基开工前,必须对路段进行填方试验,试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的次数、碾压的频率、工程顺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并将有关的施工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同时,要注意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
2.2 挖方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其性质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还要了解附近既有建筑物对特殊土的处理方法,对有岩石的地段要掌握岩层风化、岩层的处理、节理、龟裂程度、片理状态等内容,对于易崩塌地带的断层和地质变化区段要给予更高的重视。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将会引起路壑边坡失稳,影响施工的进度,所以技术人员应从审查审计、施工方案、现场地质情况调查多方面进行把关,切实做好挖方路基的施工。
2.3 石灰土压实质量控制
一是要确保标准密度。标准密度是用来衡量现场压实度的尺度,影响着路基的优劣等级,所以我们在做确定标准密度的击实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和相关要求去做,以达到指导和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二是要合理选用压实机械。压实机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土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工期要求、压实机械效率等决定。压实机的类型和数量是否选择恰当,直接关系到压实质量和工期,所以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三是要正确的压实方法和适宜的压实厚度。压实原则:先轻厚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碾压均匀。以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准,压实的分层厚度,不同机具碾压的遍数,均应依土类、湿度、设备情况而定。四是要做好辗前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压实的成与败,在最佳含水量 ± 2 % 变化范围内的碾压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但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施工时的天气、空气湿度、季节等具体环境来定。五是布灰要均匀。采用路伴法进行石灰土施工时,大多存在着布灰随意性大的问题,而灰剂量对压实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这将导致布灰少的地方压实度过高甚至超百,布灰多的地方又会出现压实度不够的“假象”,因此要注意对布灰进行规范。
2.4 石灰土的硬度质量控制。
一是要合理选择土质。在做灰土时有条件的应尽量优先选用塑性指数在 12 ~ 20 之间的粉质粘土或是粘质粉土,以便使强度能够得到保证。如果土资源紧缺,也可以选择砂性土和重粘土,对于砂性土除了加大石灰剂量提高强度外,还可以添加水泥得到相应的稳定强度。对于重粘土,必须要对土块进行晾晒和破碎,否则很难均匀搅拌,进而影响强度。二是灰土搅拌的均匀性及灰剂量控制。采用集中厂伴法比较理想,可以减少石灰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并能保证质量。该方法首先要把素土破碎,使其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粒径范围。拌好后及时进行灰剂量试验,石灰剂量必须符合设计与技术标准的要求。三是成品灰土养生要及时到位。石灰土成型后要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就开始进行保湿养生,杜绝灰土层表面干湿交替现象出现,养生期一般不少于 
3.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1 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淤泥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3.2 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当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是每一个施工人员头疼的事情,因为路基施工在东北的最佳施工期是秋后冻期前,首先,要确定土场的位置。当开始集土时,应把土集放在地势较高处,并尽量形成大堆,具有相当高度。白灰不宜一次进场过多,最好采用白灰池进行消解,消解后的白灰集成大堆存放。拌白灰土时要一次完成一遍,如遇下雨应用未拌的土予以覆盖,并及时使用,当路基施工时遭到雨害时,必须充分晾晒后方可施工,基坑不可有水,基底不可潮湿。在施工前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措施的准备。被雨淋过的成型路基,严禁通车和施工,施工便道的修筑,应在施工前完成。因此,在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关键是在于“准备”,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3.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4. 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因此,道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对各工序施工按规范严格控制,实行系统化管理,并做到持续改进,从而使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娟 . 分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J]. 建材发展导向 .2012(09)
[2] 张伟琛 .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 [J]. 商情 .2012(20)
[3] 章国栋 , 周海波 . 浅谈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J]. 建材与装饰:中旬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