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探究
黄欣
重庆市垫江县龙桥学校 408305
培养小学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生阶段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探索欲。同时小学美术课本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绘画、手工、设计等多元化的内容,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良的素材资料。下面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四种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或者引入一个拥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生理解教材和心理机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拓展创作的灵感和方式。如在《神秘的面具》一课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多媒体来播放非洲、美洲等地的面具文化视频,以此创设出具有神秘、浓厚异域风情的场景,视频里呈现的都是造型各异,色彩缤纷的面具,还表现了当地人民戴着面具进行祭祀、跳舞等场面,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学生看完视频之后,让学生思考面具的作用、面具的造型特点、面具色彩的象征意义等。接着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情感体验,设计一个符合学生自己对神秘文化的认识和感受的神秘的面具。在学生的创作中,因为前期情境的渲染,学生们创作积极,用夸张的造型、亮丽的色彩表达面具的神秘效果。有的学生设计了带着神秘符文的面具,也有的学生使用发光材料突出表现面具的神秘效果。借助情境法,学生不但知道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具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提升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二、材料探索法
材料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属性特点和表现效果。采用材料探索法就是让学生去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材料的独特魅力,掌握材料的运用方法,从而达到拓展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的目的。通过材料探索的方法,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创作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巧用材料》这一课就非常适采用材料探索法教学,在课堂上准备大量的不同材料,如废旧报纸、易拉罐、塑料瓶、布料、麻绳等材料,在课上先出示些运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材料运用在这些优秀艺术作品中和体现的效果,以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选用一种材料进行材料探索活动,如选择废旧报纸小组的学生尝试揉皱报纸、卷曲报纸、粘贴报纸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报纸可以变成不同形状和质感,随后在材料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思考材料的特点与学生创作主题的联系在哪里。最后由每个小组基于自己小组对材料的探索过程进行艺术创作,有的组利用易拉罐设计了机器人,有的组用废旧报纸做了一座立体建筑。通过材料探索的活动,学生懂得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拓宽了艺术表达的渠道,并在材料的探索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主题创作法
主题创作法:以某一特定主题为出发点,对美术进行创作的方法。主题可以给学生明确创作方向以及思路,并且让学生在主题的限制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表现。而学生则可以在通过主题创作的过程中,将不同艺术元素与表现手法混合起来,提高自身综合性的艺术表现能力。如《美丽的小闹钟》这一课,将“未来的小闹钟”作为创作主题,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对现有小闹钟的功能、造型与设计特点进行分析,而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未来的各种小闹钟可能具有的新功能以及新造型进行想象。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学生想象未来的小闹钟能根据天气变换颜色,有的学生想象未来的小闹钟能跟手机相连接,远程操控。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小闹钟。有的学生用彩笔画出带有科幻感的小闹钟,有的学生用彩纸及电子元件拼制出了能发光立体的小闹钟。从学生在该主题创作中的创作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该主题创作活动,不仅提升了绘画及手工制作能力,而且学生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能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来。
四、评价激励法
评价激励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和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找到努力的方向,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在《装饰画》一课中,用了多元评价激励法,在学生完成装饰画创作后,先由学生自评,让生介绍自己画的作品的创作思路、表现技法、表现的情感。接着是小组评价,小组内互相欣赏,发现优点、提出建议。
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教师评价总结时,不仅要对美术作业的艺术形式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美术作业时的表现情况,例如创新思维方式、使用的材料工具、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助精神等,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鼓励,给予奖励,如发小奖品、作品张贴到班级等等,对表现不足者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不足,并给出具体的建议,让学生得到提高。使用鼓励评价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得到肯定,同时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与表扬中,也向学生展示了学习他人的评价与建议带来的思考启发,这样学生们积极投入美术学习与创作中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表现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材料探索法、主题创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创意和活力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闻天淳 .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策略探究 [J]. 求知导刊 ,2024,(28):140-142.
[2] 刘怡麟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策略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4,(0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