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口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骆婷婷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27150
引言
牦牛口膜炎由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差或外部刺激引发,在畜牧养殖中属于常见病,包括口腔黏膜红肿、溃烂、流涎等症状,严重时会干扰牦牛正常的觅食行为,造成牧场经济损失。因此,讨论牦牛口膜炎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对提升养殖效益、保障牦牛群健康十分重要。
1 治疗策略
第一,消灭病因。牧民为有效预防牦牛口膜炎发生,使牦牛群处于良好状态,应重点关注饲料供应环节。养殖户在挑选饲料时,认真辨别优质青干草,搭配富含各类营养元素的青绿饲料以及块根饲料,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这个过程没有操作行为的失误。牧民为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恰当地调配草料,为牦牛茁壮成长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确保饲料不仅营养全面,还具备良好的消化吸收性。在饲料品质把控方面,工作人员应从开端做起,建立起一套严格、完善的检查流程,避免任何坚硬异物掺入饲料之中,防止牦牛在采食过程中,口腔黏膜遭受划破,引起口膜炎。牦牛若经检测已患上口膜炎,且经诊断病因源自刺激性异物,开展治疗前,兽医及养殖户应用专业器械与方法,保持谨慎细致的态度,将异物彻底清理干净,让口腔黏膜摆脱持续刺激,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清洁口腔。牦牛口膜炎的治疗方案中,工作人员合理选用冲洗溶液对口腔护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选用 0 . 1 % 高锰酸钾溶剂、 2 % - 3 % 硼酸溶剂或 1 % 食盐水这类性质温和且具备消毒功效的溶液,每天清洁口腔2 到 4 次,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留、细菌等,减少感染的可能,维持口腔清洁状况。牦牛口腔散发强烈异味时,这极有可能是严重感染或存在坏死组织的表现,此时 0 . 1 % 高锰酸钾溶剂便是冲洗的优选,其强氧化性发挥着有利作用,高效消灭各类细菌。牦牛若持续流涎,大部分原因是口腔炎症刺激唾液腺过度分泌,经过洗涤口腔来调节唾液分泌量, 1 % - 2 % 明矾溶液或鞣酸溶液可派上用场。工作人员针对溃疡性口炎或真菌性口炎,促使溃面恢复常态,先用硝酸银棒轻柔地腐蚀病部,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接着用生理盐水全面充分冲洗,之后在患部涂布碘甘油。待溃疡面有好转迹象后,工作人员持续使用消毒溶液或收敛溶液洗涤口腔,有助于牦牛口腔恢复正常,取得较好的治疗成果。
第三,止痛消炎。工作人员可选用明矾、黄连素、冰片等药物治疗牦牛口膜炎,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后装入布袋,放置在病牛口中,更换频率为每天1 次,使用3 天。这种方式能够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减轻病牛痛苦,有效消炎止痛。工作人员把黄连、青黛、黄柏、桔梗、儿茶等份研磨成细粉末,均匀混合后吹敷于患病部位,这个过程有效减轻疼痛感,加速溃面痊愈,通过肌内注射维生素 C、维生素 B6,保障溃疡面的恢复进程,牦牛的病痛得以缓解,牦牛机体抵抗力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例如,某地区开展了防治牦牛口膜炎的试验,这个疾病经检测由草原毛虫引起。综合防治手段的愈合率能够达到 100 % ,高于单独药物治疗组 2 1 . 5 % ,减少发病时间。工作人员可涂抹 5 0 % 碘甘油以防感染,利用 0 . 1 %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受损的口腔部位,为提供特殊免疫保护,注射口蹄疫高免血清,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控制牦牛的发热和疼痛症状。
第四,对症治疗。当牦牛发作口膜炎时,及时的营养与电解质补充能治疗摄食困难的状况。工作人员为确保病牛生命体征得以平稳维持,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含糖盐水等,提供其所需的能量与电解质。病牛若产生继发性全身感染,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立即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避免病情不断恶化。
2 预防措施
第一,按期口腔检查,增强抵抗力。在牦牛养殖过程中,口腔健康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体现。工作人员应用开口器定期检查牦牛口腔,为此应制定周全的检查计划,保证每月至少 3 次,比如每 10 天安排一次检查,能及时察觉潜在的口腔问题并迅速处理。工作人员定期对牦牛开展驱虫工作、疫苗接种,能显著增强牦牛机体抵抗力,对预防寄生虫感染、降低传染病风险意义重大,合理调配饲料也不容忽视,有助于牦牛维持机体的正常水准,确保它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第二,维持环境卫生。在牦牛养殖中,维护牛舍的良好环境对预防口膜炎等疾病制造了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定期清理牛舍粪污,做到随时清理,不给细菌留下生存空间,让牛舍时刻保持清干净,要密切留意草料状况,防止草料因存放过久变质或遭受污染,及时增添草料十分必要,以免威胁牦牛口腔健康。牛舍湿度控制也不容忽略,避免潮湿环境助长细菌繁衍、传播疾病,工作人员经过合理通风等措施保持干燥,选用合适消毒剂对牛舍的生活区、生产区等所有区域全面消毒,为有效杀灭各类细菌,消毒频率建议为每7 天至少1 次,为牦牛提供有利的成长氛围。
第三,强化饲养管理,及时隔离治疗。在牦牛养殖管理中,工作人员针对已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牦牛,科学有效的隔离、护理措施应被提到饲养日程的首位,能够极大减轻疾病传播威胁,并把病牛与健康牛隔开,应用个别管理的方式。管理员为患病牦牛精心挑选方便咀嚼、易于消化的草料,使其口腔负担得以减轻,为避免因物理、化学元素或有害物质刺激再度损伤牦牛口腔,应提前碱化、粉碎等精细处理粗糙草料,软化其质地。工作人员若察觉牦牛出现如口腔红肿、溃疡、流涎等口膜炎症状,必须开展迅速行为防止疾病在牛群中蔓延扩散,即刻隔离病牛以及疑似病牛。工作人员及时对病牛展开治疗,抑制病情向不利方向发展,依据病情精准选择适宜的药物与治疗手段,像洗涤口腔、消炎止痛、涂敷药物等,有助于病牛尽快恢复。
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加强专业知识可为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打下基础。养殖户需把日常饲养管理与观察作为重要任务,科研人员需持续深入研究病因与防治新技术。此外,牦牛口炎的治疗与预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团队间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应对牦牛口炎等疾病的挑战,保障牦牛的良好状态,促成牦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英剑 . 牦牛口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J]. 北方牧业 ,2024(10):43.
[2] 李 芳 霞 . 牦 牛 口 膜 炎 的 治 疗 和 预 防 [J]. 中 国 动 物 保健 ,2023,25(05):39-40.
[3] 旦 增 曲 珍 . 牦 牛 口 膜 炎 的 诊 疗 措 施 研 究 [J]. 中 兽 医 学 杂志 ,2022(09):27-29.
[4] 王荣英 , 张小虎 . 牦牛口膜炎与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32(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