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评估
刘旭
铁岭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 112000
引言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攀升,其成分复杂且污染负荷加重,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造成严峻威胁。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因处理效率低、能耗高、资源回收能力弱等固有弊端,在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时力不从心。积极探索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并科学评估其应用效果,成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一、污水处理技术困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污水排放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污水排放量年均增长率超 8 % 。这些污水不仅数量庞大,成分也极为复杂,涵盖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初期雨水径流等多种来源,包含大量有机物、氮磷化合物、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在面对高浓度、成分复杂的污水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传统工艺在处理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时,处理效率明显下降。以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为代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化学结构稳定,常规微生物难以对其进行分解代谢。传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菌群,在面对此类污染物时,往往无法适应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导致处理过程缓慢且低效。在一些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即便经过长时间的生物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仍居高不下,难以将污染物浓度降至达标水平,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
污泥处理问题也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工艺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置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1]。据测算,污泥处理成本约占污水处理总成本的 30 % - 5 0 % 。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这些物质会通过土壤、水体等途径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传统的污泥处置方式,如填埋、焚烧等,都存在各自的弊端。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存在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焚烧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可能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
二、新技术应用突破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突破。膜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实现了污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彻底分离,使得生物反应器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一般可达 8 -1 2 g/ L ,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 2-3 倍。高污泥浓度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强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尤其是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
在 MBR 系统中,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微生物被完全截留在反应器内,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微生物随出水流失的问题。这使得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能够充分生长和繁殖,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能够更有效地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对于氨氮的去除,高浓度的微生物群落中含有大量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将氨氮逐步转化为氮气,实现高效脱氮。
高级氧化技术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有效降解传统技术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该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速度快、氧化能力强,能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逐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最终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芬顿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2]。生物强化技术通过筛选自然界中具有特定功能的优势菌种,或人工培育、驯化微生物菌剂,并将其投加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能够增强系统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在筛选高效脱氮除磷菌种时,科研人员从不同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样本,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筛选和驯化过程,得到对氮、磷具有高效去除能力的菌种。将这些菌种投加到污水处理系统后,它们能够在系统中快速生长繁殖,并与原有的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在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中,应用生物强化技术后,总氮去除率提高了 20 % - 3 0 % ,总磷去除率提高了 1 5 % - 2 0 % 。生物强化技术还能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应对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污水时表现出色。
三、技术成效与展望
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与出水水质,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膜生物反应器为例,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减少了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建设成本。由于 MBR 系统能够实现较高的污泥浓度,使得单位体积反应器的处理负荷大大提高,相比传统工艺,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污水时,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更小,从而减少了土地占用和建设成本。
高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处理,保障了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在一些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传统工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采用高级氧化技术作为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手段,能够将这些难降解污染物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确保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生物强化技术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减少了因水质波动导致的处理效果下降问题。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质水量会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工业生产等因素发生波动,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引入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使得系统在面对水质水量波动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并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展望未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资源化方向深度发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精准监测、智能调控,提高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3]。通过在污水处理设施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精准控制。
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成为主流趋势,通过优化组合不同技术的优势,形成高效、稳定的综合处理工艺。将 MBR 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先用高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污染物进行预处理,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 MBR 系统进行后续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受到更多关注,从污水中回收水资源、能源和营养物质,实现污水从 “废” 到 “资源” 的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构建绿色、生态、和谐的城市水环境。
结语
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凭借高效处理能力与显著节能优势,有效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降低运行成本,为城市水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污水处理将向智能化、集成化迈进,实现精准调控;污水资源化利用也将加速推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能源回收,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构建更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马文漪。新型高效厌氧污水处理技术 [J]. 中国沼气,1998,16 (2):11-14.
[2] 高宝玉,岳钦艳,王琳。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 (11):17-20.
[3] 任南琪,王爱杰。厌氧生物技术的新发展 [J]. 环境科学,2000,21(5):108-113.
刘旭 1987.12.11 性别:女 籍贯:辽宁开原 单位: 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