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净化工艺优化与减排策略研究
刘旭
铁岭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 112000
引言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净化工艺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废气成分。在全球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我国大力践行 “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迫切需要探索更高效、更环保的工业废气净化工艺优化路径与减排策略,以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一、工艺现存问题
当前工业废气净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从技术层面来看,部分传统工艺暴露出了明显的短板。以吸附法为例,对于低浓度、大风量的废气,其处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是因为在这种工况下,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会大幅下降,难以充分捕捉废气中的污染物。更为棘手的是,吸附剂的再生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运营负担。燃烧法虽在污染物去除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其能耗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与节能减排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燃烧过程中还容易产生如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给环境带来新的危害。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仍在沿用老旧的净化设备。
在工艺运行管理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企业缺乏熟悉废气净化工艺原理、操作及维护的专业人员,这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在设备启动和停机时,若操作流程不规范,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坏。运行参数的设置也至关重要,不合理的参数设置会导致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净化效能,使得废气处理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对废气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重视不足,未建立完善的设备巡检和维护制度。这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小故障,无法及时被发现和修复,久而久之,小故障演变成大问题,导致设备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废气处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部分企业对废气排放监测不够重视,所使用的监测设备落后,无法实时、准确地获取废气排放数据。
工艺适应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同行业产生的废气成分差异巨大,化工行业废气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极大。而涂装行业则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主,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1]。现有净化工艺往往针对性不强,单一工艺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废气处理需求。部分企业在选择废气处理工艺时,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分析,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未充分考虑自身废气的独特性质和工况条件。
二、优化与减排措施
为了显著提升工业废气净化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从技术研发、工艺应用、管理优化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制定全面且有效的优化与减排措施。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对新型催化材料和吸附剂的研发投入显得尤为重要。科研人员通过不断改进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致力于开发出具有高吸附容量、高催化活性的新型材料。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级催化材料,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这些特性使得催化反应能够在更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显著提升了净化效果。积极探索生物净化、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氧化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潜力。生物净化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具有绿色环保、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在工艺组合与应用上,根据不同行业废气的特点,将多种净化工艺进行合理组合是实现高效废气处理的关键。对于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气,单一工艺往往难以胜任,而采用 “吸附 - 催化燃烧”“生物过滤 - 等离子体” 等组合工艺,则可充分发挥各工艺的优势,弥补单一工艺的不足。以化工企业废气处理为例,先通过吸附工艺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富集,提高污染物的浓度,然后再利用催化燃烧技术将其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企业还应从源头入手,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气的产生。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使用环保型原材料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废气的产生量,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
管理优化同样不可或缺,它是确保废气净化工艺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应积极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废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精准的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废气排放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据此调整净化工艺的运行参数,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政府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采用先进净化技术和减排措施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激励企业主动进行工艺优化和减排 [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气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成果与展望
通过实施工业废气净化工艺优化与减排策略,众多企业在废气处理效率和污染物减排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在净化效率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优化工艺后,许多企业的废气净化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将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减少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推动了工业的绿色发展,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示范经验。
展望未来,工业废气净化领域仍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持续加大对新型净化技术的研发力度,集中力量攻克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在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发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抗中毒性能,以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能够持续高效运行。要进一步深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实现工艺的精准调控和智能运维。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废气的实时排放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工艺参数,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3]。整合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资源,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更高效、节能、经济的净化工艺,推动工业废气净化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双重目标,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结语
工业废气净化工艺优化与减排策略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废气处理效果,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为工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当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持续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未来,应聚焦新型净化技术研发、智能化应用拓展以及跨领域协同合作,不断优化现有工艺,提升减排效能,以应对工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实现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冠益,马文超,颜蓓蓓,等。工业有机废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J].化工进展,2019,38 (02):875-888.
[2] 郝吉明,李俊华,王书肖,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 (03):1-9.
[3] 贺泓,柴发合,王跃思,等。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与挑战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 (09):984-992.
刘旭 1987.12.11 性别:女 籍贯:辽宁开原 单位: 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