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重点时段维稳安保策略
马鑫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250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交通运输重点时段的维稳安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流物流高度集中、新型安全威胁频发、舆情敏感性增强等因素,要求安保策略必须与时俱进。本文立足新形势,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优化,构建更加高效、精准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1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特征分析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动态化的特征,传统风险如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依然存在,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包括恐怖袭击、网络攻击、生化威胁等新型风险,且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形成复合型威胁。重点时段由于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安全风险进一步放大,表现为突发性事件概率上升、应急处置难度加大、社会影响显著增强等特点。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漏洞,关键信息系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此外,极端天气频发、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因素也对运输安全构成挑战,使得风险防控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些变化要求安保策略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构建更加智能、协同、韧性的安全防控体系。
2 新形势下面临的安全挑战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复杂严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呈现本土化、分散化趋势,对客运枢纽和关键基础设施构成直接威胁。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升级,黑客攻击可能导致票务系统瘫痪、列车调度混乱甚至自动驾驶车辆失控。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了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风险,海上航道和跨境陆路运输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重大活动期间人流密集区域的踩踏风险、危险品违规运输带来的公共安全隐患以及极端天气引发的交通中断等问题交织叠加。此外,新型犯罪手段如无人机干扰航空安全、AI 技术伪造证件等对传统安防体系形成新考验。这些挑战要求安全防控体系必须适应更高标准的韧性要求和更复杂的风险环境。
3 交通运输重点时段维稳安保策略
3.1 构建智能化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
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必须建立在前瞻性风险防控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安全监测。当前应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交通安保领域的深度应用。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在客运枢纽、交通要道等关键节点部署智能监控设备,包括具有行为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非接触式安检设备、危险品快速检测装置等。在软件系统方面,要构建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大数据平台,整合客流数据、票务信息、气象预警、公安情报等多源信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智能筛查,通过人脸识别、证件核验等技术手段,实现可疑人员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追踪。通过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将传统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显著提升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全防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3.2 强化跨部门协同与应急联动机制
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必须建立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要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在信息共享方面,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可疑人员信息、车辆信息、风险预警等数据的实时互通。要特别重视路地联动,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与属地政府的协作配合,在客流疏导、治安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演练机制,定期开展多场景、多科目的实战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
3.3 优化分级分类精准管控措施
针对重点时段交通运输的不同场景和风险等级,需要实施差异化的精准管控策略。要根据客流规模、风险程度等因素,对交通运输场所和线路实行分级管理。对于特大型客运枢纽、国际运输通道等重点部位,要采取最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包括增加安检通道、提高抽检比例、加强巡逻频次等。对于普通客运站点和线路,则采取常规性安保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兼顾通行效率。在人员管控方面,要建立重点人员筛查机制,对可疑人员实施重点监控。在物品管控方面,要加强对危险品的检查力度,运用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出率。同时要优化客流组织,通过预约购票、错峰出行等措施,均衡客流分布,避免人员过度聚集。针对特殊群体如老幼病残孕等,要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和服务设施,体现人文关怀。还要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安保方案,如铁路要重点防范轨道入侵,民航要重点防范非法干扰,公路要重点防范危险驾驶等。通过分级分类的精准管控,实现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3.4 提升安保队伍专业化与科技装备水平
安保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装备水平直接决定着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的成效,要加强安保人员的专业培训,重点提升其在反恐防暴、安全检查、应急处突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考核机制,确保每位安保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根据客流预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科学配置安保力量,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有足够的人力保障。在装备保障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配备先进的安检设备、防护装备和通讯工具。要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如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巡查系统等高科技装备,提升安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建立专家智库,为复杂安保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提升安保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科技装备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的交通运输安保队伍,为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5 完善公众参与与舆情引导机制
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公众安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交通运输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要建立完善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和安全隐患。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及时发布交通出行提示和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公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要特别重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避免谣言传播。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化解负面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注重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安保工作。通过完善公众参与和舆情引导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为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保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和社会协同,可有效应对复杂风险挑战。未来需持续完善智能化防控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崔利辉 , 贾玉坤 . 深化平安建设护航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N]. 濮阳日报 ,2023-12-28(007).
[2] 王勇 . 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完善 [J]. 中国储运 ,2023,(07):79-80.
[3] 卢国盼 , 卢国享 .“互联网 + ”背景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探索 [J].中国航务周刊 ,2023,(22):66-68.
[4] 聚焦新形势新特点全力做好春运交通安保工作 [J]. 道路交通管理 ,2023,(02):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