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模式与实践探索
李静文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广东清远 511500
引言
“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给小学音乐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机,它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模式与实践,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共同体”互动模式的特征
“学习共同体”互动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着独特而显著的特征。首先要明确的是,平等性构成了其核心属性之一,在这一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地位是对等的。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了,教师已经成为和学生一起参与音乐学习中的引导者;同学间也没有绝对的支配和从属的关系,每一个同学的意见、思想和情感都是受人尊重的,并享有平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这种平等关系给交往创造了一种自由、公开的气氛[1]。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模式实践的方法
(一)以情境创设为主线,开展互动实践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以情境创设为主线进行互动实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情境创设能够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同生动而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易于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继而激发其积极沟通和共享的愿望。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在交往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2]。
在教学《秋天的联想》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打造一个充满秋意的教学场景。课程伊始,教师利用金黄、火红的彩纸制作树叶来装饰教室,并摆放装满稻谷、玉米的竹篮,营造出浓郁的秋日氛围。教师身着带有秋景图案的服饰,以“秋天的使者”的身份走进教室,说道:“同学们,我是秋天的使者,今天将带领大家开启一场奇妙的秋日之旅。在这个季节里,藏着许多美好的故事和动人的旋律。” 这样的开场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播放《秋天的联想》的旋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画面,并组织小组讨论:“你觉得用什么样的音乐元素来表现秋天的景色会更合适?”学生们热情参与讨论,积极发言。有的小组认为,可以用清脆的弦乐来表现秋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有的小组觉得,舒缓的钢琴声能展现秋日午后的宁静。教师鼓励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合作编写歌词,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学生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构思词句,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哼唱旋律,齐心协力完成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沉浸在秋天的美好意境中,还通过合作学习,对音乐元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二)以小组合作为辅助,互动促进
以小组合作为辅助,能够有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从理论上看,小组合作可以使不同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完成音乐任务时,学生需要交流思想、分配任务、协调一致,从而推动互动的深入发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3]。
例如,在学习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鱼木、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共同探讨如何用好手中的乐器,为乐曲伴奏,使其和谐动听。”小组内成员开始积极互动,有的学生负责熟悉乐曲的节奏,有的尝试不同乐器的组合方式,还有的记录大家的想法。讨论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组认为乐曲高潮处增加打击乐器会更加有力,而另一些组则认为柔和段落以沙锤轻摇较为合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与实践,各组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伴奏方案,并依次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则认真聆听并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还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共同促进下,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反馈互动加强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交互模式下,利用评价反馈加强互动至关重要。适时、适当的评价反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为师生、生生互动带来新的课题与机会。正面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动力,促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中;建设性的反馈则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不足之处,提高音乐素养。
例如,在班级合唱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反馈互动。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你先谈谈你对这首合唱的看法,认为哪里做得很好,哪里还有待提高?”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自己对节奏的把握比较到位,但嗓音不够洪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请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出整个合唱团队的长处与不足。”有的学生评价道:“他节奏感的确不错,但表情方面可以丰富些,这样会使歌唱更具感染力。我觉得我们全队的声部配合还不够默契,有些地方声音有些混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大家的评价都很客观。在这次合唱中,我们有许多闪光之处,比如总体音准掌握较好,令人入迷。但正如同学们所说,声音统一、表情呈现以及声部配合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实践,相信下次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共同体”互动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持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通过构建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并共同进步,从而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我们要对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共同体”互动模式的运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 盛群 . 探究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黄河之声 ,2022(09):106.
[2] 熊露铃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几点策略与反思[J]. 北方音乐,2020,39(05): 187+189 .
[3] 张瑾 . 解析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北方音乐 ,2018,38(15): 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