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组织中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改进
吴奉献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务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一、现有应急管理机制分析
铁路应急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具备的一定优势,拥有组织结构较完善且各级部门职责明确的铁路系统,这使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应急管理所依托的严格指挥系统下各类应急预案在逐步健全,且铁路局与车站会定期开展演练,从而使相关人员得以高效应对突发情况。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更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设备、通讯工具以及应急物资等显著提升了应急处理能力。然而,现行体制暴露出的缺点也不容小觑,其中信息流通不畅便是一个突出问题,虽说存在严格的应急响应流程,可信息传递的滞后却仍会使应急响应的延误,并对事故处理的及时性产生影响。另外,部门间协调存在的障碍,特别是在跨区域的突发事件中,协调存在较大难度且缺乏灵活性与及时性。尽管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但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导致铁路职工因缺乏实战经验而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果。
(二)行车过程中常见应急事件类型与案例分析
在铁路行车过程期间,列车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与突发疫情等常见应急事件,针对每种事件的应急管理均具备其独有的特殊性,以下是几个有着典型特征的案例,例如在2011 年的时候,在中国的某地发生了列车设备故障,这一情况最终使大规模旅客滞留事件出现,之后应急机制被迅速启动,及时对备车的协调、设备的修复以及旅客的疏导等事宜展开行动,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把不良影响降低。又比如2014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而引发山体滑坡,从而将铁路通道予以挡住,此时铁路公司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对障碍物进行清理工作,目的是确保铁路线路能够恢复正常运行,进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再看2020 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铁路部门迅速实施防疫措施,像车站检疫以及旅客健康检测等在内,这一举动展示出铁路应急管理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具备的应对能力。综合这些案例可以表明,尽管现行应急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优势,然而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事件时,仍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二、问题与挑战
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在铁路应急管理领域内可被视作一大瓶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往往要历经多个部门以及多个层级进行传递,致使其更新速度缓慢,进而对应急响应所、的时效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在紧急事故当中,滞后的信息极有可能使指挥中心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使得决策效率受到干扰,甚至延误重要的抢救时机,进一步影响事故最终处理效果。并且协调与应对能力存在的不足,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毕竟铁路应急管理这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才能顺利推进。然而信息共享方面的不畅以及工作流程未能实现统一,常常会导致协调出现障碍。特别是在跨区域事故场景下,沟通以及资源调配面临较大难度,响应也未能达成一致,从而影响应急处理成效。同时,应急人员缺乏在应变能力以及实战方面的经验,即便是协调工作做到位了,实际应急响应效果依然会受到制约。所以,提升协调机制以及应急人员的应对能力,已然成为当下亟需去解决的重大挑战。
三、应急管理机制改进建议
(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提升
信息化技术被引入以及提升,对于解决铁路应急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问题而言堪称关键所在。借助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达成对信息实施快速采集、传输及处理的目标,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以及效率。比如铁路部门可以选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控系统还有大数据分析工具,对铁路运营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察觉潜在风险与隐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信息便能够迅速借由信息化平台传递到各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与快速响应。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指挥中心可依据实时数据做出更精准的决策,进而提高应急处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除此之外,建设集成化的应急管理平台,能够让各类信息和资源在平台上实现实时交互,进一步地优化应急响应流程。
(二)多部门协作与综合指挥机制
铁路应急管理因其涉及包含如铁路局这种铁路系统内部机构、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职能的单位,还涵盖公安、消防以及医疗等多个不同领域不同职责性质的部门且涉及多个层级间需实现协同合作,而不同部门间所存在的沟通以及协调状况对应急响应的效率高低与效果好坏起着直接影响。所以构建高效性的多部门协作并具备综合指挥效能的机制成为关键。首先应将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分工明确,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涵盖应急响应的流程以及标准化操作程序以避免因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应急响应出现混乱。借助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联合指挥中心来集中资源与力量从而进行决策及协调,使得各方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之上实现信息共享、统一指挥以及协同作战,最终完善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确保各部门能够迅速集结并作出快速反应以此提升整体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与培训的完善
在铁路行车组织所涉及的应急管理范畴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急预案以及培训,其对于保障运输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具备完善特性的应急预案应被看作是在应急事件发生之际,能够提供系统性指导的关键要素,并且定期实施的培训和演练可以有效提升应急人员应对能力。鉴于铁路运输本身的复杂性,应急预案就应当对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予以全面涵盖。同时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当中,需要紧密结合铁路运输所面临的具体场景,以确保应急预案具备针对性强以及操作性高的特点,从而保障应急响应能够呈现出高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此外,值得提及的是,定期展开应急演练并且结合真实场景加以实战化演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应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及时察觉到应急预案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适时予以完善处理。通过实施系统化的培训,对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全面提升,目的是要保证在面临紧急关键时刻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方案,通过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以及优化应急预案与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信息化手段能够加速信息传递,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多部门协作机制能够确保各方协同作战,增强应急处置效果;系统化的预案与培训则能提升应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预期效果为铁路行车安全性和效率的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增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并优化应急管理模型,提升铁路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 双 . 探 析 突 发 事 件 下 的 铁 路 行 车 组 织 策 略 [J]. 中 国 储运,2023,(12):122-123.
[2] 董伟光. 突发事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2022,(16):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