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娜梅日嘎
赤峰水文水资源分中心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的关键基础设施,与水文水资源状况紧密相连。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研究水文现象、合理调控水资源,为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提供重要支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极端水文事件频发,这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益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
1、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1、水文学的基本原理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体的形成、循环、分布、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核心原理基于水循环理论,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降水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其形式、强度、时空分布等特征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径流则是降水在地表和地下的流动过程,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 。
1.2、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管理遵循可持续利用、公平与效率兼顾、统筹协调等基本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要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强调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既要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基本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又要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和管理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原则要求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
2、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信息收集与数据计算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前期,信息收集与数据计算是基础工作。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工作者需收集工程所在流域及周边地区的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位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利用水文计算方法,如频率分析、相关分析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推求工程设计所需的水文特征值,如设计洪水流量、设计枯水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等。这些数据是确定水利工程规模、防洪标准、灌溉面积等关键参数的重要依据。
2.2、水文环境勘察
水文环境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河流水系等进行详细勘察,结合水文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对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勘察人员需要了解河道的演变规律、河床的冲刷与淤积情况,评估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能力、河势稳定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工程建设导致河道防洪能力下降或河势恶化。
2.3、给排水工程设计
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供水工程,需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取水规模。通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进行评价,确保水源能够满足供水要求。在排水工程设计方面,要考虑区域的降水特征、地形条件和排水出路,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内涝灾害的发生。
2.4、死水位和蓄水位确定
在水库工程中,死水位和蓄水位的确定是关键内容。死水位是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它直接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和下游用水安全。确定死水位时,需要综合考虑水库的供水任务、泥沙淤积、放水建筑物的布置等因素。蓄水位则是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它与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密切相关。通过对流域的水文条件、水库的调节性能和综合利用要求进行分析,运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确定合理的蓄水位,以实现水库效益的最大化 。
2.5、计算结果分析
在完成各项水文计算和工程设计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评估工程方案在防洪、供水、发电、生态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为工程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提供依据。例如,在河流梯级水电站规划中,对不同坝址、不同水库规模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各方案的发电量、防洪效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指标,综合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变化对工程设计成果的影响,提高工程设计的可靠性 。
2.6、除险加固管理
对于已建的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除险加固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工程运行期间的水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例如,通过监测水库大坝的渗流量、水位变化等数据,分析大坝是否存在渗漏、变形等安全隐患。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在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水文监测,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
3、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策
3.1、提高水文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水文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推广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水文监测设备,如雷达水位计、超声波流量计、自动雨量站等,实现水文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的水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水文预测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
3.2、创新水资源管理方法
面对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水资源管理方法。建立水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推行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和水资源分配方案,实现水资源的精准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积极探索水资源市场化管理机制,通过水权交易、水价改革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3.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适应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强工程的环境适应性。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工程建设对水文环境、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建立环境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贯穿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全过程,对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入理解水文学基本原理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工程信息收集、勘察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能够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水资源管理要求的提高,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克,靳春寒.基于水文水资源标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水上安全,2024,(13):32-34.
[2]李晓明.水文水资源标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水上安全,2024,(08):22-24.
[3]许红梅.水文水资源管理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4):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