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及服务优化策略与探讨
王银艳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 湖北荆门 448000
1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1 纸质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1.1.1 经典文献的权威性与长期保存需求
尽管数字资源的发展迅猛,纸质文献仍然在许多领域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以经典文献为主要载体的学术研究具有权威性与长期保存价值,不能被数字化资源所完全取代。特别是对历史性,权威性文献而言,纸质形式保存特性更牢固,可靠性更高,纸质图书经过百年的时间仍旧可以保持原样,而电子图书则可能会因为一些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从而导致无法使用,纸质图书则是一种比较稳定和可靠的文化遗产,可以不断传承下去。
1.1.2 纸质阅读的深度学习优势
纸质图书阅读比数字书阅读能带来更集中的学习体验。研究显示纸质材料能降低数字屏幕造成的碎片化干扰,有利于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和长时间专注,这对于学术研究和深度学习尤为重要,纸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较好地建构信息整体框架与逻辑体系,不会被快速转换的电子设备分心。
1.2 数智技术与纸质资源的融合发展
1.2.1 RFID 技术提升纸质资源管理效率
在数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RFID 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图书馆纸质资源管理的一种高效手段。在图书中嵌入 RFID 标签,图书馆可以实现自动化库存管理、自助借还、纸质资源的快速定位与检索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RFID 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性,增强了图书的流通效率及准确性。
1.2.2 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采购与配置
在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能够依据借阅数据与读者需求实现资源的准确采购与分配。通过深度分析借阅记录,学科热度和用户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图书馆精准定位读者的兴趣点和学科需求,从而进行科学预算合理配置,优化资源采购策略。
1.2.3 虚拟现实(VR)与纸质资源的互动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纸质资源的展示和交互有了全新的模式。用户借助 VR 技术能够在虚拟环境下对纸质文献进行“ 沉浸式” 体验与阅览,借助虚拟馆藏展览能使经典文献获得更为广泛的推广。
2 当前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的问题
2.1 纸质资源的现状
2.1.1 数字资源对纸质资源产生的影响
随着数字资源的广泛应用,纸质资源的地位和使用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图书馆面临着资源结构调整的压力。许多高校图书馆发现,众多学生及教师都比较喜欢从电子书籍,期刊及数据库中获取信息,数字资源访问便捷、高效导致纸质资源利用率下降。在数字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纸质文献需求量逐渐减少,甚至有一些书籍遭到废弃,这使纸质资源在资源总体配置上受到巨大压力。
2.1.2 经费不足及分配矛盾:电子资源采购比例增加挤压纸质资源预算数字资源迅猛发展,电子期刊及数据库优化已成为众多高校图书馆关注的焦点,数字资源采购比例增加导致纸质资源预算被挤压,加之经费分配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纸质资源建设的困难。在有限的预算下,图书馆需要在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一部分经费优先配置在电子资源上,造成纸质资源采购预算被压缩。
2.1.3 利用率下降:部分纸质资源借阅率低,存在“ 藏” 与“ 用” 的失衡尽管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但是许多纸质资源借阅率比较低,出现藏” “ 用” 严重不均衡。一些传统书籍,冷门领域书籍几乎不流通,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资源效益,也反映了服务模式的滞后,使其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2.2 服务模式滞后
2.2.1 空间功能单一:传统阅览室难以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学习需求,传统阅览室难以满足,空间利用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吸引读者。现代读者对学习空间上的需求多元,既要求阅读环境宁静,又要求讨论空间互动性与合作性。现有图书馆阅览室通常很难提供上述功能,致使学生对空间的利用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2.2.2 用户需求分化:师生对纸质资源的获取方式、服务时效性要求提高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师生对纸质资源的获取途径、服务时效性要求提高,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用户不只想在短期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更想从各种渠道如预约和快递借阅中获得资源。
2.2.3 宣传推广不足:纸质资源的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尽管纸质资源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纸质资源的宣传推广方面做得不够。由于纸质资源宣传与普及力度不够,许多师生没有充分了解纸质文献学术价值与研究潜力,造成纸质资源利用频率不高。
2.3 技术应用短板
2.3.1 纸质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
尽管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整体而言,纸质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多数图书馆纸质资源仍旧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的,缺少有效的自动化、信息化手段。
2.3.2 缺乏与数字资源平台的深度融合
尽管一些图书馆已经建立起数字资源平台,但是纸质资源在管理及服务上仍是相对于数字平台而独立存在。缺乏高效的协同机制与信息共享造成用户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往往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平台所带来的便捷功能。
3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优化策略
3.1 资源建设精准化
3.1.1 需求驱动采购:通过借阅数据、学科评估、读者调研构建资源采购模型
数智时代图书馆要借助借阅数据,学科评估以及读者调研来建立准确的资源采购模型。以数据为
驱动来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及学科发展趋势以进行更科学合理的采购决策。这种采购方式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提高了纸质资源的使用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图书采购或资源重复采购,大大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3.1.2 纸电协同发展:建立纸质与电子资源的互补机制
建立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互补机制,例如在采购电子书籍时仍保留核心纸质版本,可采取单纸本加复本电子书的采购策略。这种协同发展模式可以兼顾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通过构建纸电协同发展机制使图书馆既能适应数字化需求,又能保留纸质资源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1.3 特色馆藏建设
聚焦高校学科优势,打造特色纸质资源库高校图书馆要结合学科优势创建有特色纸质资源库。如根据地区特色和学科需求,可建立地方文化特藏或者学科经典文库,以形成特有的馆藏资源。
3.2 空间功能重构
3.2.1 多元化阅读空间设计:划分静音阅览区、研讨区、文化展览区等在用户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对自身空间功能进行重构,并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比如静音阅览区能给有安静学习需求的用户提供集中思考的场所,研讨区能给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活动提供有利的氛围。
3.2.2 智慧化空间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座位预约、环境智能调控图书馆空间进行智慧化管理改造,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座位预约和环境智能调控,座位预约系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避免读者因无法找到自己的座位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通过环境的智能调控,可以根据空间的实际需求来调节温度和光线,从而为读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3.2.3 沉浸式体验场景:结合 AR/VR 技术展示特藏文献,增强用户互动通过结合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的技术手段,展示特藏文献,增强用户互动,构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使读者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阅读理解纸质文献的内容,实现人机互动进行丰富的文化交流。
3.3. 服务模式创新
3.3.1 智慧化服务升级
借助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这一技术手段,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以智能化图书推荐系统为例,用户可依据其历史借阅记录及兴趣喜好准确地推荐对应纸质或者数字资源。与此同时,图书馆在管理中还可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图书借阅数据,从而达到动态调整库存和优化借阅服务流程的目的。还可以构建创新的分类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创新、科学的分类体系,可为用户提供更准确、快速的检索路径,大幅度缩短信息查找时间,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
3.3.2 引入自助借还系统、智能书架
高校图书馆引进自助借还系统、智能书架等设备,以便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这些新型设备使读者能够自主地完成图书借还手续,从而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借还效率,特别适用于高峰期。智能书架通过其自动化的图书存储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展示图书的借阅状况,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图书检索服务。
3.3.3 基于用户画像的纸质资源推荐服务
数字化语境下图书馆服务对数据分析与智能化推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以用户画像为载体开展纸质资源推荐服务,是这一发展趋势的表现。通过对用户借阅记录,兴趣偏好,学术需求等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提升资源利用率。例如,通过用户画像技术,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推荐符合其兴趣的图书和期刊,区别于简单地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推荐的传统方式,该个性化推荐能够极大地提升纸质资源利用率,为读者省去查找信息的时间。
3.4 提高纸质资源的推广和利用
3.4.1 举办“ 经典阅读月” 、“ 特藏文献展” 等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当定期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例如“ 经典阅读月” 和“ 特藏文献展” 等。读者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了解到图书馆的珍贵文献与经典图书,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意愿和兴趣,通过专题讲座与读书分享会,能洞悉这些经典书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3.4.2 与院系合作开展学科专题文献导读
图书馆与各院系联合进行学科专题文献导读,能更直观地呈现本学科有关经典著作及前沿研究成果。这类活动既有助于师生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入理解,又可以有效推动纸质资源的利用,避免对电子资源的简单依赖。
3.4.3 馆员角色转型:培养兼具纸媒管理与数智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馆员
未来的图书馆员既要拥有传统纸质资源管理能力又要精通运用数智技术。培养兼具纸媒管理与现代技术背景于一身的复合型馆员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这些馆员在高效地开展传统图书管理的同时,能够灵活处理智慧化服务、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新技术所提出的各种挑战。
由此可见,提高纸质图书的流通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数字化和在线化、建立图书共享平台、推广阅读活动、优化图书馆服务、建立图书推荐系统和推广阅读文化等。
4 结论与展望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建设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服务模式的智慧化。未来,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探索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构建“ 纸电一体、虚实结合” 的新型知识服务体系,为高校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美萍.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纸电融合趋势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1):44-49.
[2]霍艳芳.基于时令和火候的古代纸质文献保护措施探析[J].图书馆杂志,2022,41(8):108-114.
[3]葛凡.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资源学科服务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