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中间站作业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作者

吴奉献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务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引言:

在铁路运输网络里被视作重要枢纽的铁路中间站,承担着如列车调度、货物转运以及乘客接驳之类关键任务其作业安全性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关联,而随着铁路运输量呈现增加态势,使铁路中间站面临着作业环境复杂且安全风险多样化的状况,要是安全管理无法做到位,那么设备故障、人员伤亡以及运输延误等严重后果或许便会接踵而至,所以对中间站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予以研究,对于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安全隐患分析

(一)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作业环境里存在着对于影响中间站作业安全而言十分关键的危险因素,其中设备故障属于常见并且会带来致命后果的隐患。要知道铁路中间站所涉及到的设备的种类繁多,诸如信号设备、调度设备、供电系统以及道岔等。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便极有可能致使列车调度出现失误、行车发生中断甚至出现碰撞等严重情况。就信号系统故障来说,列车极有可能无法准确无误地判断行进路线,进而将增加了事故风险。同时环境因素也同样是危险的来源之一,由于铁路中间站通常会处于交通繁忙的地区,因此可能遭受来自噪音、振动污染的影响,而像大雨、大雪、冰冻天气等恶劣天气的出现,会让站内外的操作环境变得更为危险,并且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以及损坏,进一步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站内存在的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也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某种程度上的隐患。

(二)人员操作中的安全漏洞

在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这一复杂领域里,人员操作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操作失误是致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间站日常操作中,工作人员所必须处理的任务极为复杂,诸如列车调度以及货物装卸等。一旦出现类似错误调度指令、疏忽设备检查的失误状况,均会引发相对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所出现的疏忽亦是一种屡见不鲜的安全漏洞,要知道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这极易使得员工产生疲劳感且注意力难以集中,特别是在夜班期间或者长时间工作的情形下,疏忽与错误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工作人员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没能依照规定去执行操作流程抑或遵循安全规范,这同样极有可能对安全形成威胁,就像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设备,又或者未能严格按照列车调度程序来操作,这些行为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三)管理体制中的不足

管理体制所呈现出的不完善状况作为铁路中间站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这一情况值得关注。一方面部分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一定漏洞。具体体现在某些地方其安全管理规定显得过度宽松,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及应急预案,致使工作人员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没有能够获取明确的处理指导。另一方面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这一问题也较为严重,像某些站点可能会存在安全制度落实难以到位、制度执行同样不能到位的状况,使得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排查与整改。此外,安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属于管理体制中又一大问题,在部分铁路中间站,安全监督工作有出现不到位情形,监管部门针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不足,以至于未能及时察觉到并解决的安全风险,从而使得一些隐蔽性较高的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识别与整改,进一步提升了发生事故的风险概率。

二、防范措施研究

(一)技术手段提升

技术手段提升作为减少铁路中间站作业安全隐患众多基础性措施之一,伴随科技进步,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设备的被引入,给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所提供的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设备更新作为保障作业安全前提,借助对陈旧设备的更换或者升级,能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比如,更新那些老化的信号系统、调度系统与供电设备,达到降低设备故障率从而提高整体作业安全性的目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人为失误而言有着重要作用,现代铁路中间站通过引入自动化列车调度系统以减少人工干预,防止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调度错误。同时,自动化的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察觉潜在的故障风险,让设备在出现问题之际能及时被修复或者停运,最终防止事故发生。

(二)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除技术手段提升外,对于确保作业安全极为重要的环节是人员素质与应急能力,而定期所开展的安全培训以及应急演练,这种举措有助于减少因人为疏忽而导致发生的安全事故。其中安全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关键所在,工作人员需了解且掌握相关的操作规程,通过定期展开培训以此确保他们在高压力环境下能保持清醒头脑并熟练去应对突发状况进而减少操作失误。况且培训内容应该要涵盖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危险源识别等,从而帮助员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应急演练对于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来说至关重要,铁路中间站所面临诸如设备故障、火灾、自然灾害等等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应对的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能够帮助员工熟悉处理流程以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进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且有效地采取行动以此降低损失。演练应当涵盖多种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来确保其全面性和实用性。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安全监督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连同安全监督机制乃是对铁路中间站安全运行起到保障作用的核心所在。其中,为安全生产提供明确框架与标准的完善管理制度,要求中间站依据实际情形制定涵盖详细安全管理规范以及操作流程的规则,将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予以明确,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奖惩机制以此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像设备检查与维护需有明确的周期性规定目的,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事故报告及调查机制要确保每起事故都能被及时处理,进而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而健全同样重要的安全监督机制,此机制应包括日常安全检查、专项检查以及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监督等,设立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并且定期开展全站安全检查,使得各环节符合安全标准,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另外还应通过引入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安全隐患可被及时发现与处理。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铁路中间站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技术手段的提升、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的加强,以及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建议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优化培训体系,并加强安全监督。此外,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智能化技术在中间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管理体制的执行力和灵活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宋俊福,郭孜政.朔黄铁路中间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46(06):97-107.

[2]樊笑棋.国能朔黄铁路中间站调车作业本质安全化思考[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0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