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校园欺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及干预策略
唐婷
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永州市 425300
一、积极心理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最早出现于 1997 年,以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巨大变革,为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数据时代中,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应对不良思潮,也需通过积极心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中职教育氛围,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循环[1]。
二、校园欺凌对中职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对于卷入校园欺凌的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消极影响[2]。校园欺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校园欺凌问题出现后,被欺凌者身心会受到一定摧残,无法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畏惧情绪和烦躁情绪也会有所增加,对中职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在校园欺凌研究中发现,在欺凌情况出现后,很多学生处于失控的状态,出现各种情绪适应问题。在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干预过程中,对被欺凌者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三、中职生校园欺凌现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
(一)调查对象
本次的研究样本是湖南省某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本研究使用问卷星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 4665 份。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下:
表 1 调查对象情况表

(二)调查工具
1.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DBVS-S)
本研究采用谢家树、魏宇民等人于 2018 年修订的中文版来测查学生的欺凌受害状况,该量表已经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运用于国内青少年群体的相关研究。全量表共 17 个条目,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四个分维度,外加 1 条不计入总分的条目,即第 13 题“ 我在这所学校被欺凌了” ,该条目旨在检验当个体反映有上述受欺凌情况时,本人是否自认为受到了欺凌。量表采用六点计分,当任一条目大于或者等∓3 分时,则被认为受欺负了,得分越高表明受欺凌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 0.950,信度较高。
2.中文长处问卷(CVQ-96)
该问卷是由段文杰等人于2014 年修订的中文长处问卷该问卷以塞利格曼原版的240 道题目(VIA优势调查)为题库,采用兼顾文化共通性与文化特殊性的方法修订该量表,并规避性格优势在概念分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聚焦于更具广泛性且处于核心的长处层面。最终删除了 144 个题目,最终形成了含有 96 个题目的中文长处问卷(CVQ-96),该问卷是一个含有 96 个题目的测量二十四项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报告式简体中文版问卷,每个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四道题目。本研究采用本问卷共 96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从“ 非常不像我” 到“ 非常像我” 。每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代表了各个长处的得分,较高的分数反映出个体在某个长处上具有的较高优势。该问卷已经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运用于国内青少年群体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0.996,信度较高。
3、调查结果
(1)中职生校园欺凌现状
表 2 中职生不同类型欺凌受害学生人数及百分比(%)

如表 2 所示,表明校园欺凌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并且存在于不同的群体中。结果显示,从全体学生的情况来看,受到欺凌的学生占比为 14.4% ,这与徐小冬[3]的研究相符,但低于黎玉兰[4]等的研究,这可能跟样本组成有关,或者跟学生对欺凌的认知不足有关。其中遭受言语欺凌的学生比例最高,为 10.8% 。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3]。说明中职生主要遭受的是言语欺凌,这可能是是由于人际交往言语交际是常态,言语的欺凌发生成本低和且具有隐蔽性,甚至被欺凌者都不易察觉。
(2)中职生校园欺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如表 3 所示,校园欺凌与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四个维度与多项积极心理品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愈高,受欺凌的可能性愈低或在受到欺负时所产生的消极心理效应也愈低。
续

表 3 中职生校园欺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系数表

注: *P<0.05, **P<0.01 , ***P<0.001
为此,中职学校在日常教育及发展中需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减少学生遭受欺凌的几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中职生校园欺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策略
(一)问题为导,培育阳光心理,激发积极取向
教师在干预校园欺凌行为时,引进积极心理学内容,能有效挖掘学生潜力,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不良倾向,使其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5]。在教育实践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潜能,逐渐形成积极心态,自觉地抵制校园欺凌现象。同时,中职学校欺凌干预续立足于实际,教师要把积极心理教育与学生情感、学习经验相结合。例如,中职教师利用主题班会的方式,以“ 珍爱生命,尊重自我” 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意义。在观看视频、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学生即可感到生命的可贵,并由此产生正向情感。同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积极心理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出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 每日心情分享” 活动,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情感状况,适时地给予帮助与指导,避免学生累积与蔓延消极情感 。又如,教师设计“ 心理成长记录卡” ,让学生每日记录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并定期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从而更好地强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增强其心理韧性,减少因消极情绪引发的校园欺凌行为,为学生健康地成长保驾护航。
(二)现状为基,涵养心理韧性,塑造积极品质
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及积极心理品质是预防中职生校园欺凌的必要举措[7]。随着中职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其经常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交情境以及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可以在每个月举办一次针对校园欺凌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含义,并理解校园欺凌对受害人产生的深刻影响。在观看校园欺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集体讨论能力,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校园欺凌行为,加深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此外,中职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等,使他们体会到各种角色在情绪、心理上的变化,助力学生对被欺凌者产生更多的同情,从而激发其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抵制校园欺凌行为的意识,从根源上防止校园欺凌。
(≡) 文化为魂,营造和谐氛围,凝聚校园正气
中职学校若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就需以正面的价值取向为内核,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灵魂。学校文化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如学生行为规范、教师言行举止、学校环境安排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如学校可以组织“ 校园正气” 专题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参与其中,向学生讲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并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校园欺凌。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一些生动的的事例,帮助学生认知校园欺凌行为。当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加“ 和谐校园” 的宣传画设计比赛、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对和谐校园的认识和期望都展示出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醒学生积极抵御校园欺凌行为。也可在校内设立“ 心理健康角” ,并组织心理老师辅导学生,确保学生在安全开放的环境下把自己的疑惑与情感发泄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进而减少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校园欺凌概率。
(四)能力为本,提升自我防护,筑反欺凌盾牌
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交往情况日益复杂,“ 以大欺小” “ 以强欺弱” 现象已严重地威胁到学生的健康成长[8]。若想有效地处理校园欺凌,学生则需对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全面认知,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实践中,中职教师可运用积极心理学观点,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构筑起“ 心理盾牌” ,有效地防范校园欺凌,保证学生在安全环境下健康成长。从实践上讲,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 保护自己的技能” 课程,使学生能辨别并处理欺负行为。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模拟课,让学生体验和演练校园欺凌事件,学会沉着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心理学家、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特殊策略及相关法律常识。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学校也可为遇到校园欺凌的学生提供必要心理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辅导室,以便在遇到欺负事件时能得到及时帮助与辅导,切实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校园欺凌问题的干预及管理,除了要靠制度、靠管理,还需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入手。为此,中职学校要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方面入手,有效地防范校园欺凌事件,保证学生在安全、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中职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对校园欺凌教育策略进行持续优化,为其创造积极的学校环境,让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进步,成长为有良好思想和积极价值观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卢璇.中职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预防措施——以 S 中职学校为例[J].心理月刊,2022,17(10):96-98.
[2]姜少凯.中职生校园欺凌、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12):60-64.
[3]徐小冬,王润南,安庆玉,等. 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J]. 预防医学论坛, 2023,29 (11): 831-835.
[4]黎玉兰,曾玲娟. 广西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 [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3 (06): 82-87.
[5]胡雪洁.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4):149-152
[6]张玉晴.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8(1):55-62
[7]黎玉兰,曾玲娟.广西中职生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3 (06): 82-87.
[8]黄勇.新视角下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心理成因及干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42.
基金项目:永州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校园欺凌的干预研究——以永州工贸学校为例” (项目编号:yzzyjy202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