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江苏省新型地膜(强化耐候膜)应用试验小结

作者

韩斌

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江苏省南通市 22649

一、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为如东县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试验作物为春松花菜、夏毛豆,试验地膜为南通华盛高性能地膜(强化耐候膜),常规PE 地膜为对照地膜(详见表一)。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780 平方米,各小区统一农艺管理措施。

松花菜于 1 月3 日平地起垄;1 月3 日覆膜;1 月4 日移栽苗,同时加盖小拱棚;1 月 18 日安装温湿度检测仪器;3 月 28 日、4 月 8 日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4 月26 日、4 月27 日采收,同时采集相关试验数据;毛豆 4 月13 日播种,7月19 日采收。8 月2 日回收地膜,记录相关试验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1、作物生长指标对比

(1)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比较

表2 表明,覆盖强化耐候膜,松花菜茎粗、叶片数大于普通PE 膜;株高、叶片开展度小于普通PE 膜。

(2)不同处理产量比较

如表 1、表 2 表明,前茬松花菜,覆盖强化耐候地膜平均亩产量 1720.1kg 比普通PE 膜 1703.67kg 增加 16.43kg ,增 0.96% ;后茬毛豆,覆盖强化耐候地膜平均亩产量 663.18kg ,比普通PE 膜 665.8kg 减少 2.62kg ,减 0.39‰

表1 松花菜生长势、产量调查表

表2 毛豆产量比较表

2、保温保墒效果对比:

前茬松花菜阶段:试验间隔5 天记录夜间1 点、白天9 点和13 点的土壤温湿度数据,共记录10 天30 个时间点的表层土壤和地下10cm 土壤温湿度数据。

后茬夏毛豆阶段:试验间隔3 天记录夜间1 点、白天9 点和13 点的土壤温湿度数据,共记录10 天30 个时间点的表层土壤和地下 10cm 土壤温湿度数据。

(1)地下 10cm 土壤温度:

前茬松花菜阶段:普通PE 膜处理土壤温度 (-10cm )日变化幅度为 0.37C ~7.70C ,强化耐候地膜处理日变化幅度为 0.26C~7.64C 。10 天日变化幅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低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6 天,说明强化膜处理下的土壤温度t (-10cm ) 稳定性略优于普通膜处理。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24 个时间点数据。比较 9 点、13 点地下 10cm 土壤温度,强化膜处理基本高于普通PE 膜处理。

后茬夏毛豆阶段:普通PE 膜处理土壤温度 (-10cm )日变化幅度为 0.87mathsfC ~2.94C ,强化耐候地膜处理日变化幅度为 0.97C~3.30C 。10 天日变化幅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低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0 天,说明强化膜处理下的土壤温度(-10cm ) 稳定性逊于普通膜处理。 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27 个时间点数据。比较 9 点、13 点地下 10cm 土壤温度,强化膜处理基本高于普通PE 膜处理。

综合两阶段表现得出: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处理的土壤温度 (-10cm )稳定性变差,说明强化膜的性能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通过前后两茬各 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发现强化膜处理土壤温度 (-10cm )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时间点有所增加,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相较于普通膜的保温优势愈加明显(可能是由于强化膜的裂解程度不及普通膜)。比较9 点、13 点地下10cm 土壤温度,强化膜处理基本高于普通 PE 膜处理,说明对于地下 10cm 土壤强化膜白天的保温效果更好。

(2)表层土壤温度:

前茬松花菜阶段:普通PE 膜处理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 0.86C~19.07 C ,强化耐候地膜处理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 0.77C~16.67C, 。 10 天日变化幅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低于普通膜处理的有9 天,说明强化膜处理下的表层土壤温度稳定性优于普通膜处理。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18 个时间点数据。比较夜间1 点表层土壤温度,强化膜处理全部高于普通PE 膜处理。

后茬夏毛豆阶段:普通 PE 膜处理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 0.53C~7.00 ℃,强化耐候地膜处理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 0.93C~9.47Cc 。 10 天日变化幅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低于普通膜处理的有2 天,说明强化膜处理下的表层土壤温度稳定性差于普通膜处理。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强化膜处理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有 25 个时间点数据。比较夜间1 点表层土壤温度,强化膜处理基本高于普通PE 膜处理。

综合两阶段表现得出: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处理的表层土壤温度稳定性变差,说明强化膜的性能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通过前后两茬 30 个时间点温度数据对比,发现后茬强化膜处理表层土壤温度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时间点有所增加,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相较于普通膜的保温优势愈加明显(可能是由于强化膜的裂解程度不及普通膜)。对于表层土壤,强化膜处理夜间保温效果优于普通PE 膜处理。

(3)土壤湿度:

前茬松花菜阶段:对前茬 30 个时间点土壤湿度数据分析可知,强化膜处理土壤湿度高于普通PE 膜处理的有15 个时间点。

后茬夏毛豆阶段:对后茬 30 个时间点土壤湿度数据分析可知,强化膜处理土壤湿度高于普通PE 膜处理的有30 个时间点。

综合两阶段表现得出:通过前后两茬各 30 个时间点湿度数据对比,发现后茬强化膜处理土壤湿度高于普通膜处理的时间点有所增加,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相较于普通膜的保墒优势愈加明显。

3、病虫害控制效果对比

前茬松花菜阶段:如表3 所示,与普通PE 膜处理相比,强化耐候地膜处理的地块病虫害发生率没有明显下降,两种处理的病虫害发生率基本一致。

表3 前茬(松花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后茬夏毛豆阶段:如表4 所示,与普通PE 膜处理相比,强化耐候地膜处理 的地块病虫害发生率较普通膜处理有较明显下降。

表4 后茬(毛豆)病虫害发生情况

综合两阶段表现得出: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相较于普通膜的控制病虫害优势愈加明显。

前茬松花菜阶段:如表5 所示,强化膜处理地块亩均销售收入较普通PE 膜提高了 0.96‰ 。比较亩均纯收入,强化耐候地膜处理较普通PE 膜增加 0.66‰ 。

4、经济效益对比:

表5 前茬(松花菜)经济效益

(因两茬接续种植,地膜成本计算为 50% )

后茬夏毛豆阶段:如表6 所示,强化膜处理地块亩均销售收入较普通PE 膜

表6 后茬(毛豆)经济效益

(因两茬接续种植,地膜成本计算为 50% )

综合两阶段表现得出:强化耐候地膜处理亩均纯收入较普通PE 膜处理差别不明显。

5、膜裂解情况对比:

前茬松花菜阶段:从铺膜至收获110 天,普通PE 膜裂损明显,强化耐候膜裂损程度轻微。强化耐候膜较好的完整性和韧性更有利于后茬种植循环利用。后茬夏毛豆阶段:从播种至收获 88 天,普通 PE 膜裂损明显,强化耐候膜裂损程度较普通膜轻。

图1 前茬地膜裂解情况

图2 后茬地膜裂解情况

6、回收膜时间、劳动强度对比:

在用工人数 1 人的情况下,普通 PE 地膜回收每0.2 亩用时 64min ,强化耐候地膜回收每0.2 亩用时 45min ,是普通PE 地膜的 70‰ 。强化耐候膜韧性强,回收更方便,可降低劳动强度 30‰ 。

三、结论

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前茬阶段强化耐候地膜处理在保温环节表现较好;在保墒、增产、防病等方面,与普通PE 膜无明显差别;后茬阶段强化耐候地膜处理在保温、保墒、防病环节表现较好;在增产、回收方面,与普通PE 膜无明显差别。随着时间推移,强化膜的裂解程度较普通PE 膜小,强化耐候膜在保温保墒防病等环节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虽然强化耐候地膜的成本相比普通 PE 膜高约40% ,但较长的使用周期、回收时较低的劳动强度和多茬重复使用的优点,在蔬菜生产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