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理疗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王茜
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体功能障碍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等方式缓解症状,但这些方法在疗效持续性、患者依从性及经济负担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尤其对于早中期KOA 患者而言,亟需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1]。低频理疗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应用的物理治疗方式,通过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康复领域。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神经调节、肌肉放松及镇痛通路激活等方面,但其在KOA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肢体活动度的具体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低频理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缓解及肢体活动度改善的临床效果,以期为KOA 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4 年1 月至2025 年5 月期间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45 例。观察组患者男性 29例,女性16 例,年龄48 岁至70 岁,平均年龄 (60.29±3.07). )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8 例,女性17 例,年龄47 岁至69 岁,平均年龄( 60.22±2.88⋅ )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以缓解关节疼痛,辅以基础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理疗灯照射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目的是控制炎症、减轻症状、维持关节功能[2]。
观察组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理疗干预,采用医用低频治疗仪进行膝关节局部电刺激治疗。治疗参数设定为频率 1~100Hz 之间可调,主频设定为 soHz ,脉宽为 100~300μ s,输出波形为双向对称方波;治疗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控制在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明显不适为宜。电极片放置于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或压痛区域,确保刺激覆盖关节主要软组织。每次治疗时间为 20~30 分钟,每日1 次,每周治疗5 次,连续治疗 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定期观察皮肤状况,避免电极片接触不良或刺激过强引起皮肤不适或烧伤。同时,嘱咐患者治疗期间注意关节保暖和避免剧烈活动,配合适当的关节活动练习以提高治疗效果[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NRS 分数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 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
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 检验、X2 检验, P<0.05 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 分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 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NRS 分数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主要由于关节软骨的逐渐磨损、骨质增生及滑膜炎症等引起。其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行走和生活质量。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骨赘形成及肌肉萎缩等改变。KOA 的发生与年龄、体重、关节过度负荷、遗传因素及既往损伤等密切相关[4]。目前临床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延缓病程为目标,常采用药物、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及手术干预等方式。近年来,非药物疗法如低频理疗在缓解症状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低频理疗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肢体活动度方面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首先,在疼痛控制方面,低频电刺激通过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和脊髓后角,调节神经冲动的传导,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入通路,激活脊髓“ 门控控制” 机制,从而降低疼痛感受。同时,低频电流可促进脑内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及 5-羟色胺等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分泌,增强机体自发性镇痛系统的活性,使疼痛症状在无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得到缓解[5]。此外,低频电刺激还能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状态,减少炎症介质聚集,进一步缓解软组织肿胀与疼痛。其次,在提升肢体活动度方面,低频理疗通过间歇性电刺激引发肌肉被动收缩,从而促使关节周围的肌群进行有节律的运动,既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也能够缓解因疼痛导致的保护性姿势所致的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的效果。同时,被动运动可促进关节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增强关节滑膜的分泌功能,润滑关节软骨,改善其弹性与承重能力,进一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稳定性[6]。对于长期活动受限的患者,低频电流还能刺激肌肉纤维协调收缩,逐步恢复膝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和耐力,有效改善关节屈伸功能。值得强调的是,低频理疗还可在早期干预中打破“ 疼痛—不动—功能退化” 的恶性循环,为患者后续功能锻炼打下基础,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低频理疗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肢体活动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笑甜.臭氧水疗法治疗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23.
[2]迟为娜,崔胜敏.PRP 联合运动训练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3]刘贵双,叶秋婷,熊义合,等.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4(19):18-21.
[4]王志英,彭智烨,贾永会.小针刀松解术松解股直肌及股外侧肌起点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膝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研究[J]. 2024.
[5]李福娟.持续被动训练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24, 37(2):141-143.
[6]江霞.低频理疗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