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学生能力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与应考方略研究:培养核心备考素养

作者

孟涛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663500

一、引言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分值,而且对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与备考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应考策略缺乏针对性等。因此,研究聚焦学生能力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与应考方略,培养学生核心备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与备考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下的教学场景中,部分教师依旧固守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如同舞台上的独角戏演员,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各类知识点,而学生则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像等待投喂的鸟儿,机械地记录着教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将学生与知识的探索过程隔离开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被消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打折扣。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能力培养不足

在高考的压力下,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答案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对数学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导致在面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考策略缺乏针对性

备考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一刀切”的应考策略,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存在差异,统一的应考策略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影响了备考效果。

三、聚焦学生能力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出求和公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思维方法和魅力。

(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解决含绝对值的不等式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函数图象的问题,从而更直观地求解不等式。

四、聚焦学生能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应考方略

(一)制定个性化备考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备考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强化题型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在紧张有序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导角色。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应对高考,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展开细致的分类整理工作。依据题目的考查重点、难度层次以及解题所需的核心能力,将题目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而针对每一类题型开展专项训练。 通过安排大量的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逐渐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切实掌握实用的解题技巧。以选择题为例,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等,助力学生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而对于解答题,教师则需着重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考试是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模拟考试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的考试形式、题型分布和难度要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模拟考试后,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备考策略。

五、培养核心备考素养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应对高考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心理调适素养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备考压力,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

(三)时间管理素养

在备考过程中,合理的时间管理无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于教师而言,肩负着引导学生高效备考的重要责任,其中一项关键任务便是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每天的学习时间细致地划分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在早上,可安排一段时间用于知识复习,巩固前一天所学内容;下午则集中精力进行题型训练,通过大量练习提升解题能力;晚上则留出时间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同时,在划分学习模块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导致过度劳累,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备考中,提高备考效果。

六、结论

聚焦学生能力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与应考方略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备考素养、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备考过程中,应制定个性化备考计划,强化题型训练,注重模拟考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心理调适素养和时间管理素养,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闪海丽,赵洪涛.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高考,2021(05):102-103.

[2] 王庆芳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高考,2021(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