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文“备 - 教 - 学 - 评”一体化促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深度学习的策略

作者

郑冬链

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364400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备 - 教 - 学 - 评”一体化策略,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备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反思,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提升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备课阶段:明确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

1.1 设立思辨性阅读目标

在准备上课之时,教师首先应该深入研读一下课程的标准,准确明白每一节课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思考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些思考能力主要是逻辑推理、批判性分析和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1.2 挑选思辨阅读素材

在精选思辨阅读材料时,教师应挑选那些既具深度与广度,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与社会。时事评论文章,紧贴现实生活,能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锻炼批判性思维。

1.3 设计思辨性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我们需要围绕阅读材料设计一系列思辨性问题或活动。这些问题和活动应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框架,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2. 教学阶段:实施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互动

2.1 情境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阶段实施“备 - 教 - 学 - 评”一体化策略时,情境式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一步。以《草船借箭》这一经典语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古风音乐,同时展示一幅夜色中江面雾气缭绕、战船密布的图画,营造出紧张而神秘的氛围。随后,教师缓缓讲述:“在三国时期,有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诸葛亮仅凭几艘草船,就成功‘借’到了数十万支箭,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与策略呢?”这样的情境式导入,不仅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背景,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文本、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诸葛亮的智谋,以及故事中体现的思辨精神和表达技巧,从而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2.2 分组讨论,引导合作探究

在教学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互动和思辨性阅读,我们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策略。以《寓言两则》中的《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一组负责分析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另一组则探讨寓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小组讨论时,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狐狸的行为是机智还是狡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学生们不仅能深入理解寓言内容,还能在合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最后,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反馈,这样的分组讨论不仅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也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习阶段: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反思提升

3.1 开展实践应用

在学习阶段,为了深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实践应用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反思提升。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亲情故事分享会”。学生需要先阅读课文,理解朱自清笔下父子深情的细腻描绘,随后,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家人之间感人瞬间的短文。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故事,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和反馈。这样的实践应用不仅让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个人表达,还促使他们在分享中反思亲情的价值,学会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情感共鸣和智慧。

3.2 鼓励自我反思

在学习阶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次阅读或表达任务后,花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我在理解文本时有哪些困难?”“我在表达观点时是否清晰、有逻辑?”这样的自我对话,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后,学生可以反思:“桃花源的理想世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如果我是陶渊明,我会如何描绘我心中的理想社会?”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同时,自我反思也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为下一次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深度学习。

3.3 评价阶段:鼓励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在评价阶段,我们鼓励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来全面激励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意味着,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看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努力和进步。 比如,除了传统的笔试,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来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多元评价,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备- 教- 学- 评”一体化策略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这一策略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表达能力,还能在思辨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这一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可能,让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上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丽娜 .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语文写作“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4):73-75.

[2] 汪明榕 .“语思”协同:小学语文“备教学评一体化”例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20):62-64.

注:本文系漳平市基础教育规划2023 年度专项课题《“备- 教- 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ZPjxp2023-1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