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风险防控的措施研究
王俊娟 武金丽 李晓东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近年来,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以及多种外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依然高企,资产流失问题严重。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必须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风险防控不仅关乎企业的短期稳定,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风险防控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
风险防控的首要任务是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面临着各种未知和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机制,企业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技术革新等可能带来的风险信号。这种及时的风险识别能力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识别风险还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帮助企业在面临抉择时更加谨慎和明智,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稳健进行。
(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这种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在风险来临时保持稳定,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意味着企业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核心资源和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受影响。同时,这种能力的提升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信誉和投资者信心,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金支持。
(三)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
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分析,发现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不合理之处。通过调整和优化内部经济结构,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这种优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还能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发展,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四)保障企业稳健运营与发展
风险防控不仅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还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稳健运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而持续发展则是企业不断壮大的关键。通过风险防控,企业可以在面临风险时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因风险而引发的经营困境,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风险防控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持续发展和壮大。
二、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风险
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首先,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竞争加剧或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不确定性的风险。这种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对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构成威胁。其次,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如果企业未能及时了解和适应政策变化,可能会面临被处罚、失去市场准入资格等风险。最后,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和诉讼,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这些法律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损害。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债务比例过高、股权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债务比例过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股权结构不合理则可能导致企业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制衡机制,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此外,资本结构不合理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资本结构,实现债务和股权的合理配置,是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薄弱,职工和管理层对风险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因素,或者在风险发生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风险防控意识的薄弱还可能影响
企业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难以迅速作出反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提高职工和管理层的风险防控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文化的建设,对于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规范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事件。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提高职工风险意识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宣传,提高职工对风险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职工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参与风险防控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监督防控机制
建立专门的监督防控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防控策略,监测和评估风险防控效果。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同时,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行业动态,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采用恰当处理方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国有企业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对于可预见的风险,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对于突发性的风险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企业应建立风险处理档案,对风险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为今后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应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增强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通过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即时监控和深度分析,精准识别各类风险。此外,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企业关键信息和客户数据的安全,有效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日益激 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对此,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坚持风险防控为核心,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网络。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技术,持续提升风险防控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龙 . 市政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控制 [J]. 中外企业家,2020(08):135-136.
[2] 郭龙 . 浅议完善建筑与市政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对策 [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99+194.
[3] 赵乙锦 .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及控制探析 [J]. 商业经济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