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评促学,让语文素养落地生根

作者

王娟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 450000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新课标规定课堂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要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进步。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评价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小学生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到的重点内容。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少数语文教学评价重视的是最终的结果,忽视形成该结果的过程。二是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当前的课堂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的培养。三是评价方法单一。少数教师受思想认知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对评价方法的掌握较少,以及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不足,导致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恰当评价的时机等具体内容的实施不充分,评价方法的创新水平不高,评价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评价设计

明确目标的设定,能有效避免模糊不清带来的教学与评价困境,确保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明确的路径可供遵循,也使得评价拥有确切无疑的标准,能够精准判断学生是否切实达成学习目标,进而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学生的知识建构筑牢根基。比如在《桂林山水》教学时,可设定目标为学生能够细致分析作者从漓江之水的 “静、清、绿” 与桂林之山的 “奇、秀、险” 这两个维度,刻画桂林山水独特韵味的精妙之处,深切领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凸显山水神韵、增强文章感染力方面的显著功效;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依循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深刻理解不同季节小兴安岭景色变化所蕴含的内在逻辑与特色。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具体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师的评价任务,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推动作用,规避有教无评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要通过评价任务目标的设定,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建立联系,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发展,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思考;过程性评价贯串其中,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评价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同时过程性评价的反馈功能又能促进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评价体系,深化教学效果

一是丰富评价内容体系。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系,需从“时间”与“空间”维度规划,关注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兼顾个体与群体价值。同时,立足核心素养,从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三个维度明确评价内容。其中,“关键能力”指向明确,“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虽评价难度大,但对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构建体系时应根据学生发展规划侧重点。二是完善小组评价体系。合作学习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摇篮,为每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使每一位成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根据学习目标,可以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不管什么样的小组必须要具备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合作学习的责任、合作学习的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订适当的小组合作训练方案,并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自身能力提升评价的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三是重视设计评价方法。语文学习的特性使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设计难度大,但当前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评价量规。教师应树立多元开放的评价观念,根据语文课程课堂生成性强、感性元素丰富的特点改造或调试评价方法。同时,注重评价方法设计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整体性要求教师系统规划教学进程中评价方法的使用,综合性强调关注不同评价方法的协同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教学实践选择匹配且多样的评价方法,促进评价目的与内容的达成。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评价技能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评价角色,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师需要认识到,评价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反思,而非只关注最终结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表现,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需改进之处,以促进他们持续提升。以语文作文课为例,就是学生从不敢写到敢写,再到愿意写,从不会写到会写,再到写得好。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初始呈现,把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作为重要参照;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的表现,对标学生以前作文水平表现;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习作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力,让学生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

三、结语

总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在进行多样的评价过程中,更要关注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让教学评价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J]. 新课程,2021(39):87.

[2] 张美华. 科学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 语文天地,2022(46):193-194.

[3] 王建 .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J]. 语文教育,202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