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系统节能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葛天华

身份证号:340824198303076811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而机电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 6 0 % - 8 0 % 。传统建筑机电系统存在运行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如空调系统长期固定运行模式、照明系统缺乏智能控制、给排水系统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机电系统的节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机电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精准调控和智能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机电系统能耗现状分析

2.1 空调系统能耗

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机电系统总能耗的 4 0 % - 5 0 % ,传统定频设备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导致能源浪费。控制策略粗放,缺乏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使设备低效运行。

2.2 照明系统能耗

照明系统控制方式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传统控制无法根据光照和人员活动自动调节,导致电能浪费。低效照明灯具进一步增加能耗。

2.3 给排水系统能耗

给排水系统能耗主要来自水泵运行。定速水泵无法根据用水需求调节,低谷期仍高功率运行,造成能源浪费。管道老化和阀门密封不严导致水资源浪费和能耗增加。

2.4 供配电系统能耗

供配电系统存在电能传输和分配损耗。变压器容量选择不当、线路老化、功率因数低等问题增加能耗。缺乏有效监测和管理,无法及时解决能耗异常。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机电系统节能中的优势

3.1 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测

智能化技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建筑机电系统中各类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压缩机运行状态,照明系统的光照强度、电流电压,给排水系统的水压、流量,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为节能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2 智能分析与决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信息。通过建立能耗预测模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等,实现对机电系统能耗趋势的预测和设备故障的提前预警。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智能决策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最优的运行控制策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精准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动态优化与自适应调控

智能化技术能够根据建筑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实际负荷需求,对机电系统进行动态优化和自适应调控。例如,当室内人员密度增加时,空调系统自动提高制冷量;当自然光照强度充足时,照明系统自动降低灯具亮度。这种动态调控方式能够使机电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

四、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系统节能优化策略

4.1 空调系统节能优化

4.1.1 智能温控与负荷调节

在空调系统中安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设定的舒适度范围和实际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空调的制冷或制热功率、风机转速等运行参数,实现精准温控。同时,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负荷情况,预测空调负荷变化趋势,提前调整设备运行状态,避免设备频繁启停和过度运行。

4.1.2 群控优化与能源管理

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多台空调设备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实现空调系统的群控优化。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空调设备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根据各区域的负荷需求,合理分配制冷或制热量,提高设备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引入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分析能耗分布和节能潜力,制定节能运行方案。

4.2 照明系统节能优化

4.2.1 智能调光控制

安装光照和人体红外传感器,自动调节照明亮度。自然光不足或有人时开启灯具,亮度根据光照强度调整;自然光充足或无人时降低亮度或关闭灯具。智能调光控制器可预设不同场景照明模式,实现个性化控制。

4.2.2 照明设备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更换传统照明为高效 LED 灯具,并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远程控制和调光调色。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单个或区域照明,提升智能化水平和能源效率。

4.3 给排水系统节能优化

4.3.1 水泵变频调速控制

安装变频器于水泵,根据用水需求调节转速。压力和流量传感器采集数据,变频控制技术匹配水泵转速与需求,避免低负荷高能耗。建立水泵运行监测系统,保障安全高效运行。

4.3.2 管网泄漏监测与智能维护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和泄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压力、流量和泄漏。系统自动报警并定位泄漏,及时通知维修,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额外能耗。

4.4 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

4.4.1 变压器智能监测与容量优化

安装智能监测装置于变压器,实时监测运行参数。分析数据评估效率和能耗,优化容量配置,避免低效运行。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变压器运行台数,提高负载率和能源效率。

4.4.2 无功补偿与功率因数优化

利用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监测功率因数。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投入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损耗。智能控制无功功率,实现动态平衡,提高供配电系统稳定性和能源效率。

五、智能化节能优化策略的应用效果与实施保障

5.1 应用效果

通过实施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系统节能优化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建筑机电系统的能耗。据相关案例统计,空调系统节能率可达 20 % -30 % ,照明系统节能率可达 3 0 % - 5 0 % ,给排水系统节能率可达 1 5 % - 2 5 % ,供配电系统节能率可达 1 0 % - 1 5 %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机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升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舒适度。

5.2 实施保障

为确保智能化节能优化策略的有效实施,需加强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智能化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适用性;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既懂建筑机电系统又熟悉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节能优化工作提供人才支持;三是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的节能标准和规范,引导和激励建筑企业采用智能化节能技术;四是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建筑机电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策略。

六、结论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系统节能优化策略,是实现建筑节能降耗、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机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精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建筑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优化措施,并加强实施保障,确保节能优化策略的有效落地。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建筑机电系统节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丽丽 .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管理方法 [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5,(05):274-276+279.

[2] 李彦晓 , 宋雯 . 基于设计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综合效益分析 [J]. 建筑施工 ,2025,47(05):813-818.DOI:10.14144/j.cnki.jzsg.2025.05.032.

[3] 赵培新 . 超高层建筑中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 文 集 . 浙 江 华 汇 设 备 安 装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24:42-45.DOI:10.26914/c.cnkihy.2024.0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