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成本控制意义及管理风险应对

作者

刘玉溪

身份证 四川升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14000

四川升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14000

一、引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作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其成本控制与管理风险应对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确保资源合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效益;而妥善应对管理风险,则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减少潜在损失。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深入研究招标投标中的成本控制与风险应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成本控制的意义

2.1 保障项目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在招标投标阶段精准确定项目成本,避免因成本估算失误导致项目资金超支。合理的成本控制促使投标单位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经济高效的技术和工艺,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2.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成本控制引导资源向高效、优质的投标单位流动。在成本约束下,具备先进技术、丰富经验和良好管理水平的企业更易中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工程建设行业整体效率提升。

2.3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明确的成本控制要求可有效遏制恶意低价竞争和高价围标等不正当行为。合理的成本区间促使投标单位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依据自身实力和合理利润报价,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工程建设市场健康发展。

三、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中的风险

3.1 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等物资的价格,极易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国际形势、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左右。以钢材为例,当国际铁矿石价格因地缘政治冲突上涨,国内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会直接传导至钢材市场,导致价格大幅攀升。在招标投标阶段确定的钢材价格,到项目实际施工时可能已大幅上涨,使得原本预算的成本严重不足,给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还会扰乱项目的资金计划安排,增加财务管理的难度。

3.2 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合同条款不完善、表述不清晰,是引发合同纠纷的重要根源。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变更、价款调整、工期延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合同对此没有明确且合理的规定,合同双方就容易在这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例如,当出现工程变更时,若合同未约定变更的审批流程和价款调整方式,就可能导致双方对变更产生的费用无法达成一致,进而引发纠纷。同时,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使得索赔工作难以开展,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还严重影响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进度。

3.3 投标单位资质风险

投标单位资质风险也是招标投标管理中的一大隐患。部分投标单位为了获取项目,不惜虚报资质、业绩,通过虚假材料包装自己,以达到中标目的。然而,这些单位实际施工能力往往与投标承诺相差甚远。当中标后进入施工阶段,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合理安排施工资源,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甚至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同时,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欠缺,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容易出现质量不达标问题。为了弥补质量缺陷和追赶工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增加额外成本。

3.4 评标风险

评标风险对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项目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评标标准不科学,可能会过度侧重价格因素,而忽视了技术方案、施工能力等关键指标,使得真正有实力、报价合理的投标单位落选,一些靠低价恶性竞争但施工能力不足的单位反而中标。此外,评标过程不规范,如存在信息泄露、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以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参差不齐,都会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一旦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中标,后续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给项目带来潜在的巨大风险。

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成本控制及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4.1 强化成本预测与分析

强化成本预测与分析是把控项目成本的重要前提。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监测机制势在必行。建设单位可联合行业协会、专业咨询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跟踪钢材、水泥、砂石等主要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价格动态。例如,某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近五年的建材价格走势进行建模分析,结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趋势,精准预测出项目建设期内的价格波动区间。在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时,将价格波动因素纳入考量,设置合理的价格调整条款,如约定当钢材价格涨幅超过基准价 5 % 时,可依据市场价格指数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以此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4.2 完善合同管理

完善合同管理是规避风险的关键保障。严谨规范的合同范本是基础,合同条款需对工程变更处理流程、价款调整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进行细化。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合同中明确规定工程变更需经业主、监理、设计三方共同审批,变更价款按照 “成本 + 合理利润” 的方式计算,并约定了具体的利润费率。同时,建立多级合同审核制度,组织法务、造价、工程等专业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联合审查,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与项目实际需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管理,一旦出现纠纷,及时启动争议解决机制,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妥善处理,减少因合同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4.3 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

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防线。建立健全资质审查制度,多渠道核实投标单位信息。除了要求投标单位提供书面资质证明、业绩合同等材料外,还需对其过往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质量、工期履约等情况。某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在招标时,通过实地走访投标单位的在建项目,发现其中一家单位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和工期延误问题,果断取消其投标资格。此外,对于资质造假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不良企业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示,限制其参与后续投标,净化市场环境。

4.4 优化评标机制

优化评标机制是确保公平竞争、选出优质中标单位的核心举措。制定科学的评标标准,采用综合评估法,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报价的合理性、资质业绩的匹配度、企业信誉等多个维度对投标单位进行评分。例如,在某医院建设项目评标中,技术方案占比 40 % 、商务报价占比 3 5 % 、资质业绩占比 1 5 % 、企业信誉占比 10 % ,避免单纯以低价中标。同时,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专家动态考核机制,对评分偏差较大、违反评标纪律的专家及时清退。引入电子评标系统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对评标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和实时监督,确保评标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提高评标结果的可信度,为项目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五、结论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成本控制与管理风险应对是保障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明确成本控制意义,积极应对管理风险,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风险应对策略,能够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工程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家骐 . 工程造价项目管理者的项目策划和成本控制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3(9):7-9.

[2] 熊巍巍 . 试论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13).

[3] 杨威 . 建设项目造价成本及施工成本控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