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易提林 苏应兵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引言:水产动物育种学属于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相关的主要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伴随着时代向前推进,高等教育不但要教授专门学问,而且也要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课程思政属于新兴的教育观念和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把课程思政纳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之中,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改进意识,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道德,从而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就既有品德又有才华的高层次人才。

一、课程思政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教师教学时大多面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思政要素的识别,讲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时,较少牵涉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内容,致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脱节现象很严重。

(二)融入方式单一

目前,把课程思政使用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大多靠老师在课上讲解,缺少丰富化的教学措施和办法,当说到国内水产动物育种范畴的成果的时候,老师往往就简略地罗列几个数字和实例,并没有带动学生做深层次的考虑和交流,不容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也没办法达成较好的教育成果。

(三)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思政素养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不过,有些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师缺少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对课程思政的体会不够深刻,不清楚怎样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有效地结合起来,一些教师自己也有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偏好,在课程思政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够。

二、课程思政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政元素挖掘

教师需深度识别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把专业知识同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有机融合,当讲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成就时,可讲讲我国科学家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收获的卓越成果。“黄海 号”中国对虾的育成,让学生知晓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进程和科学家的拼搏精神,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光荣感,可引领学生思索水产动物育种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经济提升的关键价值,铸就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创新融入方式

利用各类的教学形式,把课程思政渗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每个部分,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用案例分析,小组探讨,角色扮演这些办法,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探讨当中想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改良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讲水产动物育种技术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实际例子,三倍体鲫鱼应用了多倍体育种技术,增强了鲫鱼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强了经济效益。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搭建课程网站或者在线学习平台,上传与课程思政有关的视频,图片,文献等材料,供学生自己学习,利用在线议论区,直播课堂等功能,与学生执行即时互动和交流,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加大教师思政教育方面的训练力度,增强教师的思政素质和授课水平,学校可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探究教学活动等,请来专家学者开讲座并给予引导,促使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概念,手段和标准,促进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变革探讨,探索适合当下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手段。

教师自己也要加紧学习,持续改进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准和品德涵养。教师需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念,把立德树人设为主要任务,自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全流程之中。

三、课程思政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实例

(一)在绪论课中融入课程思政

绪论课上,老师可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促使学生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关键之处并产生责任感,介绍国内水产养殖业当前的状况及其遭遇的困境,资源不足,环境遭到污染,疾病频繁发生等等情况,让学生明白水产动物育种在化解这些难题方面的重大意义;刘少军院士在合方鲫新品种选育的的拼搏经历,他们为克服技术难关,长时间奋战在科研最前沿,不惧艰辛,敢于改进的态度,鼓舞学生心怀伟大志向,勤奋钻研专业知识,为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向前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二)理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讲授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时候,教师可贴近实际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当中包含的思政要素,比如阐述基因编辑技术适用水产动物育种时,可让学生探讨其关乎的伦理问题及社会影响,从而让学生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以科技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以此来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实践教学属于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的关键合成部分,同样也是融合课程思政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和职业态度,比如,在安排学生参观水产养殖场或者展开水产动物育种试验的时候,令学生亲身感受水产养殖的辛苦和趣味,知晓水产养殖领域的工作氛围和职业标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试验流程和安全规范,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意识。

四、结论

课程思政纳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属于一种体系化的任务,这就必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合作,教师应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加大思政要素识别力度,更新融合手段,改进自己的思政素质。学校应为课程思政的推进给予政策扶持与保障,创建有利的教育氛围,依靠各方协作,课程思政大概率有效融入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进课程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给水产养殖业输送更多既有品德又有才能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伟 , 董忠典 , 刘志刚 .“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46):109-112.

[2] 刘巧林 , 谢新民 , 胡毅 , 等 . 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上旬刊 ),2022,(07):240-243.

[3] 戴伟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高教学刊 ,2020,(33):91-94.

作者简介 :易提林(1983 年10 月) 男 汉 学历:博士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