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会工作中的尊重与接纳价值观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宁玉琪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引言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为宗旨的应用社会科学,其核心价值观中的尊重与接纳不仅是服务过程中的基本准则,更是推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政教育课堂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将社会工作中的尊重与接纳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包容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尊重与接纳价值观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一、尊重与接纳价值观的内涵

尊重与接纳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对个体独特性、尊严和价值的无条件认可与接纳。尊重意味着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信仰、文化背景和选择,避免对个体进行价值判断或强加个人观点。接纳则是指无条件地欢迎和接纳服务对象,无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身体条件或行为表现如何。尊重与接纳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接纳和成长,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保持专业性和客观性。

二、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成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尊重与接纳价值观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包容性课堂氛围

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应首先营造一个包容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避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其思想观念、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情感交流与互动

情感交流是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学生自我接纳的重要途径。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困扰,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倡导平等对话与批判性思维

平等对话是尊重与接纳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倡导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通过平等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包容性。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和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四、结论与展望

将尊重与接纳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包容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加强情感交流与互动、倡导平等对话与批判性思维以及加强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等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尊重与接纳价值观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