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班主任跨学科育人能力研究
张华奎
新泰市平阳小学
一、引言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与文化底蕴的核心学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为教学模式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在智能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其育人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构建班主任在 “语文教学 + AI 技术 + 德育”交叉领域的跨学科育人能力框架,并探索相应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班主任在 “语文教学 + A l 技术 + 德育” 交叉领域的能力框架构建
(一)技术应用能力
AI 工具操作与整合能力:班主任需熟练掌握智能教学平台、数据分析软件、AI 辅助教学工具等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将其合理整合到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例如,运用 AI 作文批改工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学生的写作薄弱点,再结合语文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指导;利用学生行为分析系统,实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与班级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能够根据语文教学与德育需求,开发或筛选适合的数字化资源,如制作 A I 辅助教学课件、收集智能德育案例等。例如,制作以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 为主题的多媒体课件,通过 A I 生成的动画、虚拟人物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在智能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自信。
(二)跨学科整合能力
学科知识融合能力:深入理解语文与人工智能学科的核心知识,找到两者的融合点,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科幻文学作品时,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引导学生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探索适合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如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以 “AI 诗歌创作” 项目为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诗歌构思,利用 AI 技术进行形式优化,最后通过班级诗歌朗诵会展示成果,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跨学科实践能力。
(三)德育创新能力
智能德育情境创设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设沉浸式德育情境,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场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AI 聊天机器人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与道德规范。
个性化德育引导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数据,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德育引导。例如,针对喜欢科技的学生,推荐与人工智能伦理相关的语文阅读材料,引导其思考技术发展中的道德问题;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 AI 情感分析工具了解其情绪状态,及时给予关怀与鼓励。
(四)沟通协作能力
人机协同沟通能力:在运用 AI 技术进行育人工作时,班主任需要学会与智能系统协同合作,正确理解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与决策。例如,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时,AI 系统可能提示某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但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具体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多方协同育人能力:积极与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家长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育人工作。例如,与语文教师合作设计融合 AI 技术的语文教学方案;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智能学习环境中的表现,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三、班主任跨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开展专业化培训
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根据班主任的不同发展阶段与能力水平,设计基础培训、进阶培训与高级研修课程。基础培训侧重 AI 技术的基本操作与语文教学的初步融合;进阶培训深入探讨跨学科教学方法与德育创新策略;高级研修则聚焦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例如,邀请教育技术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德育专家联合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班主任的跨学科育人能力。
引入实践导向的培训模式:采用工作坊、项目式学习等实践导向的培训方式,让班主任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跨学科育人技能。例如,组织班主任参与 “AI 助力语文德育” 项目工作坊,要求班主任利用 AI 工具设计一个语文德育活动方案,并进行现场展示与交流,通过实践反思促进能力提升。
(二)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开发跨学科育人课程:学校应鼓励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合作,开发以 “语文教学 + A I 技术 + 德育” 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例如,开设 “智能时代的语言与伦理” 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语言规范、道德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评价班主任在跨学科育人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与创新能力。例如,采用学生反馈、同行评价、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班主任的跨学科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三)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在跨学科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给予表彰与奖励。例如,设立 “跨学科育人创新奖”,对积极开展 “语文教学 + 技术 + 德育” 融合实践、取得显著育人成效的班主任进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班主任提升跨学科育人能力的积极性。
四、结论
智能时代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构建班主任在“语文教学 + 技术 + 德育” 交叉领域的跨学科育人能力框架,并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专业化培训、优化课程设计、搭建实践平台与建立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切实提升班主任的跨学科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班主任跨学科育人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也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