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雷蕾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沙桥中心小学  402368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愈发凸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四大维度。这一导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需通过语言学习形成跨文化理解力、批判性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结构性缺陷:其一,教学内容以孤立知识点和机械操练为主,缺乏主题整合,导致知识体系碎片化;其二,教学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学生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易形成“学用分离”现象。项目式学习(PBL)的“真实性”“任务驱动”“协作探究”特征与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统整”“系统性设计”理念高度契合。项目式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结合,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创新路径。

一、项目式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

(一)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促进知识的内化与高阶能力的培养。首先,PBL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究等环节,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其内在学习动机显著高于传统课堂。其次,项目式学习注重知识的统整与应用。传统教学常因知识点碎片化导致学用脱节,而项目式学习通过跨学科整合(如结合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设计项目任务),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等融入真实任务中,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体教学以系统性、主题化为核心特征,其优势体现在知识整合、效率提升与素养培育三方面。其一,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单元整体教学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将单元内分散的词汇、语法、语篇等整合到统一主题下。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单元“My Weekend Plan”围绕“周末计划”主题,将句型学习、对话练习与写作任务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连贯的知识框架。其二,情境化学习的有效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如模拟“班级小医生”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此类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语言输出量。其三,教学效率的优化。相较于传统分课时教学,单元整体设计通过统筹目标与评价,减少重复性练习,例如在“饮食健康”单元中,通过项目任务串联听说读写训练,节省 30 % 的课时时间。此外,单元整体教学还注重跨学科融合,如将科学实验与英语表达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三)项目式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契合点

项目式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结合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主题驱动+ 任务实践”的创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主题统整与真实任务的联动: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为线索,而项目式学习通过驱动性问题将主题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2. 知识建构与能力进阶的协同: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螺旋式提升,而项目式学习通过分阶段任务推动学生能力进阶,这种协同机制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割裂;3.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融合:二者均强调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单元测验与项目成果(如手抄报、情景剧)评估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则借助项目日志、小组互评等动态反馈工具,精准追踪学生的素养发展。

项目式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结合的模式不仅响应了“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政策导向,更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紧扣单元主题,巧设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和起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提炼单元核心概念,将其转化为具有探究价值、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相关性的驱动性问题。小学英语单元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学生实际需求一致,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涵盖单元的核心内容。将驱动性问题分解为两到三个子问题,子问题可以对应单元中的不同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具有一定挑战性,但仍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确保每个子问题对应的活动都能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驱动性问题。子问题应具备跨学科延展性和相关性,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投入度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分解驱动性问题,实现跨学科融合

驱动性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教师通过结构化分解,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子任务序列,同时依托跨学科整合促进深度认知。首先,要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这些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且应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其次,子问题的设计应遵循“渐进式挑战”原则,初级任务是聚焦单元核心知识点,中级任务是跨学科内容,高级任务是协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的训练。最后,针对每个子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各个活动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有效获取知识,习得能力。跨学科意识在项目式学习中十分有必要,它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审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三)结合教学实际,推进多样化评价

评价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工具,更是推动学生持续改进的“指南针”。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因此评价需贯穿整个单元周期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应构建教师、学习者、同伴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网络。教师通过系统化观察记录、阶段性诊断量表)及项目日志分析,实现对学生认知轨迹的连续性追踪;学生则借助自评反思与同伴互评,发展元认知能力。评价内容结构化需回应单元整体教学的知识整合特性,可采用三维度评价框架设计评价量表,即语言维度、实践维度、跨学科维度。最重要的是,评价标准应满足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等原则,以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的“教- 学- 评一体化”。

结语

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核心素养导向,论证了项目式学习(PBL)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二者的协同机制通过“主题统整- 任务驱动- 评价引领”三维框架,有效破解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知识碎片化与学用脱节的困境。在理论层面,PBL 的“真实性”“协作性”特征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结构化”设计形成互补,既保障了语言知识的完整性建构,又通过跨学科任务推动高阶能力进阶;在实践层面,驱动性问题分解、分层语言支架搭建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工具,助力学生实现从“语言训练”到“素养生成”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吕小芳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逆向设计——以PEP 六年级下册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为例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2023,46(12):41-45.

[2] 龚丽芳 .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思考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2024, 26(4):15-20.

[3] 金龙王庙小学英语教研组.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J]. 课程与教学研究 , 2025, (3):89-93.

【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23YG1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