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进展

作者

曾雲悉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海南 571127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英语教育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亟需创新。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人数超 1.2 亿,但应用能力待提升,核心素养培养需兼顾跨文化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研究显示,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等模式多元化发展,但实证研究不足,乡村学校关注较少。本研究系统梳理创新方向与路径,分析各学段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为教学提供参考。核心素养导向的创新是提升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主要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

2.1 主要理论框架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以语言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及跨学科框架为理论基础。Krashen 的输入假说(1985)与 Swain 的输出假说(1985)强调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平衡,如任务型阅读教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Vygotsky 的社会文化理论(1978)则通过小组互动提升交际能力。建构主义理论(Piaget, 1950)主张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如“5E”教学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框架(OECD, 2018)整合跨学科能力,如“以读促写”模式强化逻辑思维与文化意识,数字化学习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这些理论共同指导教学创新,推动跨学科与信息化探索。

2.2 关键研究成果综述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创新成果。张华(2021)的 "5E" 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素养,王明(2020)的 " 以读促写 " 使写作能力提高23.5%。李强(2019)融合思政与英语,提升职校生人文素养 18.6 分;刘芳(2022)的 " 学练赛评一体化 " 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技术赋能方面,陈晨(2021)的智能教室使口语提高 15.3 分,Johnson(2023)证实数字工具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评价改革中,吴敏(2020)的形成性评价培养 8 5 %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郑伟(2021)优化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评估分提高12.7 分。研究验证了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但学段和地区差异仍需探索。

三、研究方法

3.1 常用研究方法概述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采用多元实证方法。问卷调查法高效覆盖广,如 Likert 量表显示仅 4 1 . 7 % 教师准确理解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关系,但易受社会赞许性偏差影响。实验法验证教学效果,如 "5E" 模式使思维品质提升 23.6 分,但外部效度受限。课堂观察法(如 FIAC 系统)揭示开放性问题占比从 1 5 % 增至 34 % ,但存在观察者效应。个案研究深度剖析典型现象,行动研究通过 " 实践 - 反思 " 循环优化教学,如 " 以读促写 "使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率提升 1 8 . 2 % 。混合方法结合量化与质性研究,新技术如眼动仪优化信息加工路径。研究设计需对应核心素养四维度,考虑城乡差异等调节变量,遵循" 方法匹配" 原则。

3.2 研究方法应用与比较分析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采用多样化方法。定性研究(如课堂观察 [4]、行动研究)揭示师生互动机制与策略有效性;定量研究(如实验)通过数据验证教学效果( p<0 . 0 5 );混合方法(如)结合技术应用与素养分析。实验法验证教学模式效果,民族志探究文化影响。纵向研究比横断面更具说服力,数字日志提供微观证据。大规模调研反映趋势但忽略个体,小样本追踪细节丰富但推广受限。新兴技术(如眼动追踪)突破局限但成本高。方法选择需匹配研究目标:快速评估用准实验,机制探究用设计研究。

四、研究现状和趋势

4.1 研究现状与评述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取得进展,聚焦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优化。“以读促写”模式整合读写任务,提升语言能力;游戏化、情境化策略增强课堂参与度;智能课堂技术改善口语与数字素养。但研究样本多集中于城市,乡村教育探讨不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匮乏,评价体系缺乏长期数据支持。方法上, 6 0 % 为理论分析,仅 30 % 为实证研究,跨学科融合较浅。核心素养研究失衡,语言能力占 45 % ,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合计仅 5 5 % ,需加强均衡探索。

4.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教育教学面临三大挑战。教师素养不足是关键,仅 4 3 . 2 % 的中学教师能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并有效教学,传统模式依赖与培训体系不完善加剧了问题。教学资源匮乏突出, 6 5 % 的乡村小学缺乏适切教材,即便发达地区智能教室利用率仅 3 8 . 7 % 。评价体系滞后,过度侧重考试成绩,忽视思维品质等维度。

4.3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未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跨学科整合将成为重要方向,例如结合信息技术、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知识,构建更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表明,跨学科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是另一大趋势,智能课堂技术(如 AI 辅助教学、大数据分析)将帮助教师精准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根据 2022 年教育部数据,全国已有73 % 的中小学开展了信息化英语教学实践,这一比例预计将持续增长。

情境化教学和任务型学习将得到更多关注。研究者指出,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学习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在乡村英语教育中,情境化教学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有特殊价值。" 教 - 学 - 评 " 一体化模式将进一步完善,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全面地衡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也将成为热点。不同学段(如小学、初中、高中)和不同类型学校(如普通中学、职业院校)需要开发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更侧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而普通高中则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将受到重视,因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未来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以支持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五、结论与未来展望

5.1 主要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方面:教学方法多样化(如“以读促写”“5E”模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一体化)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智能课堂)。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学生英语能力提升 1 5 % - 2 0 % 。但研究仍存在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5.2 研究展望

未来,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仍有广阔空间。

跨学科融合是重要趋势。英语教学可结合 STEM、PBL 等模式,提升综合素养。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结合能增强口语和数字素养,“5E”模式则能培养逻辑思维。

信息化教学需优化。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广泛,但数字化素养培养仍缺乏系统支持。未来可探索智能课堂,同时关注技术公平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不足,需加强案例研修、行动研究等培训,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能。

评价体系需改革。目前以考试为导向,忽视核心素养评估。未来可开发档案袋评估等工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英语教学模式创新需在跨学科、技术赋能、教师发展和评价改革等方面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淑燕 . 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及其提升策略 [J]. Advances inSocial Sciences, 2025, 14: 182.

[2]Wang M. 论英语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的英语教学 [J]. 2024.

[3] 石连曼 . 核心素养视域下乡村小学初级英语教育优化策略研究 [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24, 2(4): 155-161.

[4]唐慧娟 .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情境教学模式探索 [J]. 学周刊 ,2022, 2(2):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