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静观技术强化警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马勇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引言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广泛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格局,警校思政教育也受到这种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传统依赖课堂讲授的方式难以与学员多元信息来源形成有效竞争,导致教育内容传播力不足,思想引导效果减弱。同时,警校学员在高强度训练与学习压力下,普遍存在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单纯的理论教育无法有效缓解这些压力。静观技术以其强调当下觉察和非评判性关注的特征,为学员提供了内在心理调节的有效工具,与思政教育理念契合度高。融媒体技术的兴起则为静观技术的推广与实践提供了多元传播平台,使两者融合具备可行性和广泛应用空间。本文围绕这一背景展开研究,旨在为警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
一、融媒体环境下警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融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路径和内容呈现方式,学员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思政教育不再是价值观引导的唯一来源,传统教育模式面临弱化效应。当前警校思政教育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其一,信息传播单一,教育手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互动性、沉浸感不足,学员参与度低;其二,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学员心理需求脱节,过于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灌输,忽略情感共鸣与心理健康培养;其三,缺乏个性化教学路径,学员在多样化信息冲击下容易产生价值困惑,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下降,教育整体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因此受到明显削弱。
融媒体环境加剧了价值观的多元碰撞,信息量庞杂而碎片化,学员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有限,思想引导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新媒体传播速度加快,错误信息、片面观点更易渗入学员认知,冲击其政治信仰稳定性。传统思政教育难以有效覆盖这种信息差异,导致教育话语权弱化、引导力不足。如何借助新媒体优势强化内容传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育渗透力,成为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难题,也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二、静观技术对警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静观技术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训练方法,通过有意识地关注呼吸、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帮助个体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减少情绪冲动,提升专注度和心理稳定性。在警校思政教育中引入静观技术,能够实现价值理念教育与心理素质提升的双重目标。静观训练能够让学员在思考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时保持平稳心态,有助于深度理解理论内涵并形成主动认同,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使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更具内在驱动力,同时增强学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此外,静观技术通过改善注意力集中、降低心理压力,提升学员学习效率和接受度,为理论知识的有效吸收创造条件。它能够帮助学员在面对训练强度大、心理负荷重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状态,从而更好内化思政教育内容。长期静观练习还能帮助学员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应对道德冲突、心理创伤等问题,使政治理念转化为稳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可持续的心理支持,增强了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推广性,为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并推动警校思政教育朝着更全面、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三、融媒体与静观技术融合推动思政教育创新的策略
在融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为静观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创造了条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需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利用短视频、微课、线上直播等形式呈现思政内容和静观训练,引导学员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与心理调适方法,提升教育覆盖面和参与度。多样化媒介传播能够缓解课堂单一化的问题,为学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通过实时互动功能增强思政课程的情感共鸣与参与深度,使学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心理实践相结合。
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静观训练有机结合,形成理论学习与心理练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在体验中加深对价值理念的理解。借助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分析学员的学习行为,可实现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提供个性化推送与训练资源。开发数字化资源库不仅能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还能实现内容与心理调节手段的有机融合,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教育的交互性、适应性和持续性,并形成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教学支持系统,为创新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长远发展动力。
四、实施路径优化与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融媒体与静观技术融合的思政教育模式能够落地并长期发展,需要在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提供保障。应将静观技术纳入警校思政教育体系,形成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避免零散化、随意化开展。制定系统化教学目标,有助于确保教学方向一致性,减少内容分散造成的效果不佳问题,同时为教师授课提供统一依据,并通过阶段性评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确保教学实施更加科学高效,逐步形成标准化、可持续的课程体系。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既具备深厚政治理论功底,又掌握心理学方法和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教师,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学员思想认同度、心理健康指标、学习效果等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反馈闭环,推动教学持续优化。利用融媒体平台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共同体,让学员在讨论与分享中加深理解,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内化和心理素质的稳步提升,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创新模式,服务于警校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为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与心理支撑。
五、结论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警校思政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技术与内容创新路径。静观技术为思政教育注入了心理调适和自我觉察的要素,有助于增强学员价值观认同和心理韧性。融媒体提供了多元传播平台,使静观训练与思政理论教育的融合成为可能。通过多平台矩阵建设、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及制度保障等措施,可构建互动化、体验化、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教学体系,使警校思政教育在政治素养培养和心理素质建设上实现协同发展,为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家琦 . 新时期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 [N]. 中卫日报 ,2025- 06- 19(004).
[2] 黄进 , 刘彬 . 课程思政对警校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J]. 公安研究 ,2024,(01):79- 90.
[3] 尹苒 , 周姗姗 , 王星雨 . 国内高校官方融媒体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 [J]. 才智 ,2022,(13):4- 6.
作者信息 : 马勇,男,1976 年 4 月,汉族,江苏南京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
项目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 融媒体” 视角下的公安教育思政建设(编号:2022SJSZ0152)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静观技术对警校大学生课堂思政强化效果研究(编号:2024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