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个性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

作者

陈关雄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城小学 云南 昭通 657000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学生鉴于先天禀赋、后天境遇等方面呈现出颇为显著的差别。搭建分层作业以及个性化评价体系,与因材施教理念相契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适配的学习任务以及精确的反馈,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备重大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的划分

教师会在多个维度,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在课堂观察时,会关注学生的接受速度以及参与程度,关注学生举手的频繁程度、在小组讨论中发言的质量高低;在分析作业时,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比率,更会关注解题思路是否具备独特性与规范性;参考考试成绩时,更着重于挖掘学生知识的薄弱之处与具有优势的领域。

(二)实施作业内容的分层式设计

基础层面主要面向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紧密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如“写出 12 的所有因数”以及“判断 20 以内质数”等题目,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提高层面则是针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群体,着重增加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比如在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以下题目:有一个长方形果园,其长是 400 米,宽是 250 米,那么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呢?并且如果每公顷需要施肥 300 千克,那么总共需要施肥多少呢?通过这样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层级面向学有富余精力的学生群体,着重于知识拓展以及深入探究,在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安排一项任务,即测量学校圆形花坛的直径,进而计算其周长与面积,并且设计具备低成本优势的美化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多样化作业形式

书面作业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性变革,例如在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当中的轴对称图形”主题制作手抄报,学生需要对相关案例开展梳理工作,并且详细阐述这些案例所具备的特点。实践作业紧密地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以此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口头作业着重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构建小学数学个性化评价体系

(一)评价标准进行分层

按照作业分层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基础层面聚焦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答题的规范程度,就如计算的精准性方面;提高层面着重于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以及方法的多样情况;发展层面关注探究的整个过程以及创新思维的展现。

(二)多元评价主体参与

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引导反思活动,例如,在完成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内容的作业后,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自己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状况,并且详细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此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小组的相互评价结果,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全面评价,一方面对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三)评价反馈做到了及时且有效

教师应在 24 小时内将批改工作完成并给予反馈。针对基础层的学生,要结合新人教版的错题逐一详细地分析错误的缘由,借助教具将正确的过程演示出来,并且让学生重新练习以进行巩固。对于提高层的学生,要用具体的题目来引导,对比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发展层的学生,要通过批注的方式对其创新点予以肯定,并且推荐拓展性的资料,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分层讲题、课后开展单独答疑以及在线上跟踪订正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实现稳步的提升。

结论

小学数学的分层作业以及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为不同情况的学生供应相适配的学习资源与反馈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提升其综合素养。在此体系中,基础层面的作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层面的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层面的作业则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该体系进行优化,精准地把握学生需求的变化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使数学学习能够助力每位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宋雪飞。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究 [J]. 数码精品世界,2023(11):88-90.

[2] 徐梦巧。精准命题精彩 " 分层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对策探究 [J]. 考试周刊,2022(37):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