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作者

姚良一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市 310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2024年党建与思政、党风廉政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成果:DS202411Y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阵地,红色文化育人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与实施,通过分析红色文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作用,阐述红色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理论上可从构建“沉浸式学习”、利用数字红色资源库和“红色文化+专业教育”的多元化育人模式,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和优化课程体系等,从而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文章研究为新时代高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培养具备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红色文化;路径;思想政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新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面临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下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优势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具备十分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深化教育内涵,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示范来让大学生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红色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牺牲精神等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红色文化,高校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和模拟历史事件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可以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新时期红色文化育人必然有信息技术的身影,结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媒体、智能技术等,让红色文化覆盖更多的学生群体,通过短视频和在线课程等,让红色故事变得更鲜活,提高教育的互动性以及时代感[1]。

二、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模式与路径

(一)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时候,可通过现代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一,通过虚拟现实(VR/AR)与智能平台打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教师可用VR还原历史场景,如长征战役、朝鲜战争等,再结合AI算法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如借鉴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走长征路”VR党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革命历史,提升参与度以及情感共鸣。另外,高校也可以搭建数字化资源库,比如整合红色文献、影像和文字资料等,支持多模态交互,覆盖文本、音视频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二,通过新媒体互动传播红色文化。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传播红色故事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借鉴云南玉溪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来发布红色主题短视频,提升点击率增强互动。另外借助多媒体开发智慧课堂,结合物联网传感器来监测学习效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2]。其三,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馆”,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数字孪生技术来优化教学,让学生通过虚拟操作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历史人物演讲,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让红色文化充分发挥育人的价值。

(二)“红色文化+专业教育”的多元育人

红色文化要与不同专业结合起来,更可以发挥出红色文化的德育积淀、使命价值。如与课程思政结合,在历史文学课程中融入红色经典文本分析;在理工科专业中结合工程伦理课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在音乐与美术等艺术课程中创作红色主题的作品,做到学科融合深入贯彻,让学生在多学科、多专业的学习中了解到不一样的红色文化。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红色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来完善人才培育。在这个过程中可借鉴优秀的育人案例,比如浙江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充分联合开发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学生作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突破百万元。跨学科项目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打造对应的平台提供支持。高校可以与地方红色基地共建实践平台,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开设“红色农业科技”课程,学生参与智慧农业技术研发以及乡村振兴项目推广中,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多元育人[3]。

(三)强化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提升十分关键,高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如定期组织红色文化专题研讨班,提升教师对红色资源挖掘与转化的能力;如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双师型队伍来完善高校育人队伍。构建双师型队伍,鼓励教师兼任红色场馆讲解员,参与到地方的红色课题研究中,让教师的综合素养得以实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另外,高校也要打造校内外协同圆润机制,如引进革命后代和老战士担任校外导师,让红色文化育人更具体。通过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让红色文化更深入浸润在高校的育人事业中,发挥更大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形成技术赋能、学科融合、师资协同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未来发展仍旧需要进一步推动各方的支持,加强资源整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避免形式化倾向,让红色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华玉,赖玉萍.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及模式探索——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9(01):86-90.

[2]张海战,苟胜男,申梦莎.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4(04):122-127.

[3]廉伟芳.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的作用与路径[J].四川劳动保障,2024,(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