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与GNSS技术融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

聂希昊

21028219950519171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日益增多,其施工测量精度对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深入探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融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分析BIM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优势,如三维可视化建模、数据集成与共享;GNSS技术在定位测量中的高精度、全天候等特性。研究两者融合的技术路径,包括数据接口开发、坐标系统一、测量方案优化等,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BIM与GNSS技术融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GNSS技术;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融合

一、引言

超高层建筑凭借其土地利用效率高、空间利用率大等优势,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超高层建筑施工高度高、结构复杂,施工测量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施工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数据管理困难等问题,已难以满足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的需求。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化的建筑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与共享;GNSS技术具有高精度定位、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将BIM与GNSS技术融合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有望解决传统测量方法的弊端,提升施工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保障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BIM与GNSS技术概述

(一)BIM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集成管理系统,它将建筑工程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以及施工过程信息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数据库。在施工测量方面,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能够直观展示建筑结构和施工环境,便于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方案设计和规划;其数据集成与共享特性,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测量数据的高效传递和协同应用 ,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和信息不一致问题。

(二)GNSS技术

GNSS技术是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全球范围内定位、导航和授时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及欧洲的Galileo系统。GNSS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定位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实时获取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可用于建筑物的平面定位、高程控制以及变形监测等工作 ,为施工测量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BIM与GNSS技术融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优势

(一)提高测量精度

BIM模型包含了建筑工程精确的几何信息和设计参数,通过将GNSS测量数据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测量偏差,并进行调整和修正。同时,GNSS技术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为BIM模型的精确建立和更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精度 。

(二)提升测量效率

BIM技术的可视化和模拟功能,可以提前对测量方案进行优化和模拟,减少现场测量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工作。GNSS技术的自动化测量和数据采集功能,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测量数据,并通过与BIM系统的集成,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导入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

(三)实现施工过程动态监测与管理

将BIM模型与GNSS实时测量数据相结合,能够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和偏差情况。通过BIM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测量数据与BIM模型的集成,也为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四、BIM与GNSS技术融合的技术路径

(一)数据接口开发

由于BIM软件和GNSS数据处理软件的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不同,需要开发专门的数据接口,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互通。目前,常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包括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和DWG等 。通过开发数据接口,能够将GNSS测量数据准确导入BIM模型中,同时也可以将BIM模型中的设计坐标等信息导出到GNSS测量设备中,为测量工作提供指导。

(二)坐标系统一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BIM模型和GNSS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可能不一致,需要进行坐标系统一。首先,确定统一的坐标基准,如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然后,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将BIM模型坐标和GNSS测量坐标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确保两者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三)测量方案优化

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GNSS技术的特点,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在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中,利用BIM模型分析现场地形和建筑结构,合理选择GNSS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在高程控制测量中,通过BIM模型模拟高程传递路径,结合GNSS水准测量方法,提高高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

五、工程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项目,总高度为[X]米,地上[X]层,地下[X]层,建筑结构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传统施工测量方法难以满足该项目的测量需求,因此采用BIM与GNSS技术融合的施工测量方案。

(二)BIM与GNSS技术融合应用过程

1. BIM模型建立:利用Revit等BIM软件,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三维BIM模型,模型中包含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饰装修等详细信息,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校验 。

2. GNSS测量设备选型与布置:选用高精度的GNSS接收机,并根据BIM模型分析结果,在施工现场合理布置GNSS测量控制点,确保控制点能够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

3. 数据接口开发与坐标转换:开发BIM软件与GNSS数据处理软件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处理;通过坐标转换,将BIM模型坐标和GNSS测量坐标统一到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

4. 施工测量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利用GNSS接收机进行建筑物的平面定位、高程控制和变形监测,将测量数据实时导入BIM模型中。通过BIM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测量偏差,并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调整 。

(三)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BIM与GNSS技术融合应用,该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平面定位误差控制在±[X]毫米以内,高程测量误差控制在±[X]毫米以内,满足了设计和施工要求。同时,测量工作效率提高了[X]%,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建筑物的局部变形问题,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

六、结论

BIM与GNSS技术融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两者的融合,能够提高测量精度、提升测量效率、实现施工过程动态监测与管理,有效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视数据接口开发、坐标系统一和测量方案优化等技术环节,确保两者融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随着BIM和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BIM与GNSS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如无人机航测、激光扫描等)的融合,推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创新发展 。

参考文献

[1] 何关培. BIM总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刘经南, 赵齐乐, 李征航.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新进展及其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33(2):109-112.

[3] 吴贤国, 肖衡林, 王广俊, 等. BIM与GNSS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集成应用研究[J]. 施工技术, 2017, 46(19):10-13.

[4] 黄声享, 尹晖, 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5] 杨俊, 赵志芳, 李骏飞.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测绘通报, 2016(S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