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深度应用研究
王鹤苓
130926198001253228
摘要;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体系不断革新。本文系统剖析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控制及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架构,深入探讨其深度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人才短缺以及安全风险等挑战,并针对性提出技术创新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及构建全方位安全防范体系等对策。研究表明,完善技术体系、突破应用瓶颈是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关键,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体系;挑战对策;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引领着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其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效衔接与精准控制,机器人技术赋予生产系统更高的灵活性与精准度,智能控制技术推动生产决策的智能化升级,物联网技术则搭建起设备互联与数据共享的桥梁,这些技术共同构建起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体系。然而,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深度应用于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凸显。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智能制造时代的技术体系
1.1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自动化线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平台,自动化线集成了多项技术,实现自动化线的流畅高效地运作。自动化线包括加工单元、传送物流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三大板块构成。自动化生产线上采用数控机床实施零件的数控加工,通过桁架机器人实施自动搬运,通过PLC控制系统实施自动化全流程生产调度等。如某汽车发动机缸体线自动化实施后,产品节拍由原来的90秒缩短至65秒,设备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70%提升至85%,产品不良率由原来的5.1%降至0.2%等,有效提升汽车发动机缸体制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2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执行装置,工业机器人大量运用到各个行业中。根据机器人执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协作机器人在3C产品制造行业中由于精度高、灵活程度高的优势,执行手机芯片贴装、精密零件组装等工作。以某著名手机制造商为例,120台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使产品组装效率提高50%、节省人工成本40%,产品合格率由92%提高到98%。
1.3 智能控制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生产环节的控制管理。在工业锅炉生产控制上,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生产环节进行蒸汽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进行燃料量的变化控制,将温度控制精度从以往的±2℃降至±0.5℃,较传统控制技术节能约15%以上。在数控机床生产上,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主轴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数据实时采集并进行分析处理,提前72小时对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行预测,故障预警准确性达95%,从而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挖掘,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可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1.4 物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了设备互联通道,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有效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递,在工程机械制造业领域,在挖掘机、起重机等设备中嵌入传感器,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工作等信息数据,并进行传输到云平台。某重工企业应用物联网系统在全球监测约30万台设备,对故障进行响应的时间已由72小时降至2小时,并利用设备大数据库分析产品设计,使新产品的故障率下降了30%。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深度应用面临的挑战
2.1 关键技术难题分析
核心技术有缺陷,体现在高端传感器精度低、可靠度不足,目前国产的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0.05mm,而国外的已经达到±0.01mm,恶劣环境条件下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差距更大。在工业软件方面,国产的CAD/CAM软件市场占有率低于15%,在复杂曲面建模、数控编程等功能和国外的工业软件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不同厂家设备通信协议不统一,造成系统集成难度大,制约了生产线协同效率,生产线协同效率降低约20%,严重拖慢了智能制造的进度。
2.2 人才短缺与培养模式
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从2025年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缺口将达到500万人。目前国内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际行业需求不匹配,高校的机械专业开设的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不足总课程的20%,而且在实践环节培养以传统的设备操作为主,在智能制造相关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力度不足。企业在内部缺乏完善的岗位培训体系,新上岗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胜任智能制造方面的工作要求,导致不能按时进行技改。
2.3 安全风险与防范机制
安全风险愈发集中。随着智能制造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安全风险问题愈发集中。网络安全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容易遭到恶意攻击,近年来全球工业控制系统遭攻击事件增速达40%。某汽车生产线因PLC控制器遭病毒侵入,造成全线停产18小时,直接损失1500余万。数据安全问题也无处不在,生产工艺参数、客户数据等核心信息容易泄露。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深度应用面临挑战的对策
3.1 技术创新与研发策略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体系。政府给予重点研发基金支持,对高端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给予重点支持,如某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精密激光位移传感器,定位精度±0.02mm,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技术标准的统一与融合。
3.2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丰富高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比如设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课程,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重视与企业合作办学,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办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在校企协同下进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3.3 构建全方位安全防范体系
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规范,要求企业安装IDS、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装置。建立企业数据分级保护,对重要生产数据用区块链加密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保密。从机械上给设备安装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程序,达到机器臂碰撞检测、AGV路径规划等功能,使安全事故发生降低60%以上。
结语
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深度应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尽管当前面临技术、人才、安全等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安全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能够逐步突破发展瓶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持续深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显云.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深度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5,(05):33-35.
[2]朱余映.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策略研究[N].安徽科技报,2025-02-07(013).
[3]王辉.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策略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24,31(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