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杨帆
231121198503240522
摘要: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对提升园林综合效益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生态性、艺术性、功能性原则,系统探讨植物造景在公园、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等不同园林景观类型中的应用实践,并深入分析植物选择搭配、空间营造、季相变化设计等技术要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揭示植物造景需兼顾生态保护、艺术美感与功能需求,旨在为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打造生态宜居、富有美学价值的园林空间。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应用原则
引言
在城市化浪潮与品质生活追求的双重驱动下,园林景观建设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的核心要素,其应用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生态、美学与实用价值。然而,当前园林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失衡、生态功能弱化、艺术表达不足等问题频发,部分项目盲目跟风,忽视地域特色与功能需求,导致植物造景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深入探究植物造景的应用原则,剖析其在不同园林类型中的实践路径与设计要点,不仅能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科学指引,更是顺应生态城市建设趋势、满足公众对高品质园林景观需求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遵循生态性原则是造景最重要的原则,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法则,形成稳定、可持续生长的植物群落,适地适树是生态性原则的核心表现,选择乡土植物可降低养护费用,提高植物成活率,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选择丛生榆树、山杏等乡土植物,可更好的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气候,增强园林景观组团整体的生态性。杭州太子湾公园在乔灌草等植物之间的搭配下,形成了高低起伏的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景观,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 艺术性原则
原则是植物造景的艺术价值,统一和变化是植物造景的重要艺术手法,通过相似植物的再利用达到统一,通过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的变化产生变化。在苏州拙政园植物配栽以常绿乔木为基调树种,配以四季花卉,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对称和平衡可以营造稳重、沉着的景观气息,西式规则式园林常用到对称式植物配栽,如法国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规整排列的树木和修剪齐整的绿篱给人以强烈的对称感;中式园林更向往不对称的平衡,植物的疏密、高低搭配营造视觉平衡。韵律与节奏的应用使植物景观有动静之美,对道路两侧交替种植不同花色的花卉,渐变式的植物高度排列也能产生韵律美感。
1.3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要求植物造景满足园林景观的实际使用需求。在观赏功能方面,不同类型的园林需根据定位选择合适的植物,植物园以展示植物多样性为目的,需种植大量珍稀、特色植物;而城市公园则注重营造四季有景的观赏效果。空间使用功能也是植物造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居住区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要兼顾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通过植物围合出私密的休憩空间和开敞的活动场地。植物造景还能在特定场景中发挥防护隔离、引导人流等功能性作用。在工业区周边的园林绿地中,通过种植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可有效吸附粉尘、净化空气,降低工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商业综合体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绿篱、花境等植物元素划分空间,既能明确区域功能,又能自然引导消费者的行进路线。
二、植物造景在不同园林景观类型中的应用
2.1 公园植物造景
大型公园即综合性公园,通常占地面积较大,功能分区较多,植物造景要根据不同功能分区的内容来进行,如入口区常规植物配置,适当地搭配一些色系和造型优的乔木,以便造成热烈欢迎的氛围;休憩安静区的植物配置,适地地用自然式植物配置,地被和乔木为主,营造一个静谧的氛围。主题公园的植物造景要具有主题特色,如花卉主题公园,植物配置主要是利用各种花卉为造景元素,通过大面积的花卉种植,有效地进行搭配,从而创造一个丰富的色块效果;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采用的是依托地形特征,利用耐阴湿的植物及水生植物造出一个独特的矿坑生态景观的类型,为众多游人喜爱的公园。
2.2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造景
树种选择以及种植对道路景观和生态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行道树的树形和冠形比较重要,要树形优美、冠浓荫密等,行道树多选用悬铃木、樟树等。种植的形式包括单排行道树、双排行道树、多排多树种混合等多种形式,视道路的宽窄以及路旁的情况而定。分车带与街头绿地的植物配置要尽量符合安全和观赏的要求,分车带的植物高低要适中,不能高过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一般选用灌木和地被;街头绿地可以通过乔灌草的配置营造小型植物群落,给人们打造一个短期的休憩场所。
2.3 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
小区的入口及中心区是小区植物景观展示的主要空间,小区的植物景观布局一般都是较为精致的设计。小区的入口植物景观布局,常会引入一些造型树木或标志性花坛,用来提升小区的辨识度;小区的中心区布局,会通过一些观赏性强的植物、水景、小品布局,来营造休闲、舒适的中心景观空间。宅间绿地的植物景观布局,会主要布局一些温馨舒适、隐秘性强的植物,选取一些芳香植物或是观赏性较强的植物,例如桂花、紫薇等。宅间绿地的植物布局,会通过控制植物的植株大小等,来保护居民的采光、通风等环境。
三、植物造景的设计手法与技术要点
3.1 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在植物配置上要结合植物生长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如向阳部分选用一些喜光的植物品种,如向日葵、月季等;而阴凉部分选用耐阴性的植物品种,如蕨类、玉簪等。乔灌草的比例要结合实际设计要求和场地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乔木占30%~40%,灌木占30%~35%,草本植物占25%~40%比较合理。
3.2 植物空间营造
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打造不同的植物空间。开敞空间多采用矮小的草坪和地被植物,种植少量乔木,视野较为开阔,给人以自由、轻松的氛围,适用于公园广场、开阔草地。半开敞空间通过植物的遮挡作用打造出相对封闭的空间,如在道路两边采用大乔木、大灌木等对空间进行分隔,且具有一定通透性,如居住小区路以及园林过渡空间。
3.3 植物景观季相变化设计
春季百花烂漫,选用樱花、桃花、玉兰等早春开花的植物,造就万花齐放的景观。夏季长势旺盛,选用紫薇、荷花等夏季开花的植物,同时结合绿叶乔木与灌木,营造舒爽、生趣的氛围。秋季为色彩最丰富的季节,银杏、红枫等变色叶植物、桂花、柿树等为植物主体,搭配金黄色的银杏、橙红的柿树,形成绚烂多彩的景观。冬季万物凋零,可选用松柏等常绿植物保持绿意,搭配腊梅、冬青等冬季观花观果植物,以枝干线条与淡雅色彩,展现冬日园林独特的清冷之美。
结语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园林生态效益、美学价值和使用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遵循生态性、艺术性、功能性原则,结合不同园林景观类型的特点,运用科学的设计手法和技术要点进行植物造景,能够打造出既符合生态要求,又具有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的园林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植物造景的理论和实践也将不断发展创新,为营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淼.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居舍,2025,(06):121-124.
[2]宋飞飞.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居舍,2024,(01):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