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龙大敏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441602
摘要:本论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剖析当前教学现状,明确传统模式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弊端,阐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及社会适应的重要意义。从教学革新、课程优化、评价完善三个核心层面提出培养策略,并从师资建设、家校协作、资源保障构建支撑体系,旨在为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转变,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成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模式构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使其成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理想载体。然而,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重要性
(一)现状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观念依旧根深蒂固。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讲授式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导致学生思维活跃度不足,难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设计上,大量数学问题脱离生活实际,题型固化、模式化,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度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依据。
(二)重要性体现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深化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等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灵活与开放。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三)意义阐述
从教育目标的宏观层面来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任务,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个体发展而言,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具备较强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数学教育软件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动态化,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质量。
(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优化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增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数学问题,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家庭购物、校园活动、时间规划等,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打破传统问题的固定模式与标准答案限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完善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应突破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策略运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支撑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共同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推进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推进家校协同合作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保障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物质基础。学校应加大对数学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各类数学教学图书、教具、学具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建设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室等教学场所,为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整合优质的数学教学课程、教学案例、学习资料等,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家校协同合作以及教学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完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鹏.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 家长, 2025, (11): 28-30.
[2]梅苏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分析[J]. 读写算, 2025, (10): 91-93.
[3]杨明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技巧培养[N]. 科学导报, 2025-03-05 (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