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绿色建筑技术与实践

作者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65

摘要: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正逐步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关键推动力。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绿色施工技术有效降低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智能监测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资源管理水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推广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可持续施工实践,推动行业整体向环境友好型模式转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绿色建筑技术;实践

引言

绿色建筑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施工过程中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使用减少了传统高耗能材料的依赖,优化了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节能设计、雨水回收、太阳能利用等技术逐步融入施工流程,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化转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1.1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型方法和材料,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为目标的技术体系。其核心内涵包括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生态保护优先化。该技术体系涵盖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阶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技术应用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发展权益。绿色建筑技术要求工程建设实现能源节约、材料循环、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多重目标。技术实施需结合当地环境特点,采用适应性解决方案。

1.2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意义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工程建设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减少施工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施工方法降低建筑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能源节约技术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节水措施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提高用水效益。环保材料使用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填埋处理负担。绿色施工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提升职业健康水平。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挑战

2.1初期投资成本增加制约技术推广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导致项目初期投资显著上升。环保材料采购价格普遍高于传统建材,增加材料成本支出。节能设备安装需要额外资金投入,提高设备采购预算。雨水回收系统等节水设施建设增加工程直接投资。新型施工机械购置费用昂贵,加重企业资金压力。技术咨询和认证服务产生额外专业服务费用。员工培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小规模项目难以分摊技术研发投入,单位成本更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影响资金周转效率。成本增加可能降低市场竞争力,影响项目中标机会。

2.2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增加实施难度

现行技术标准未能完全覆盖绿色建筑要求。部分环保材料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节能设计参数与当地气候条件匹配度不足。施工工艺规范未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特殊性。验收标准与传统工程差异导致执行困惑。不同认证体系间存在技术指标冲突。标准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速度。地域性标准差异增加跨区域项目难度。技术参数缺乏量化指导增加设计不确定性。标准解释不一致导致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2.3专业人才短缺影响技术实施质量

具备绿色建筑技术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设计人员缺乏系统性的绿色建筑知识培训。施工人员对新型环保材料特性掌握不全面。监理单位对绿色施工要点把控经验欠缺。检测机构缺少专业的绿色技术评估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对多技术协同应用认识有限。技术交底不充分导致施工偏差频发。操作不规范影响技术预期效果实现。人才流动频繁造成技术传承断档。培训体系不健全制约人才持续培养。

2.4产业链配套不完善限制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度不足。环保材料供应商地域分布不均,增加物流成本。专用设备维修网点覆盖有限,影响后期维护。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不够畅通,制约循环利用。技术咨询服务市场发育不成熟,专业度参差。产品认证体系不统一,增加采购难度。信息共享平台缺失,降低协作效率。区域产业配套差异导致技术应用不均衡。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完整产业链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存在脱节现象。

3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

3.1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践

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得到系统应用。建筑围护结构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降低热传导损失。外窗安装低辐射玻璃,优化采光与隔热性能。屋面设置反射涂层,减少太阳辐射热吸收。照明系统选用LED光源,配合智能控制策略。暖通空调采用变频技术和热回收装置,提高能效比。电梯配置能量回馈装置,实现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系统整合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组件。能耗监测平台实时采集分析用能数据,指导节能优化。施工临时设施采用节能型活动板房,降低建造能耗。工艺选择优先考虑低能耗工法,减少机械作业强度。

3.2节水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践

节水技术在施工全过程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场地布置集成雨水收集系统,用于降尘和绿化。基坑降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洗车台设置水循环装置,提高冲洗水利用率。生活区安装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日常用水量。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水薄膜替代传统洒水养护。管道试压用水经沉淀过滤后重复利用。绿化灌溉采用滴灌系统,配合土壤湿度传感。施工设备冷却水建立循环使用机制。用水计量系统监控各环节消耗,识别节水潜力。水质监测确保回用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节材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践

节材技术显著提升施工过程资源利用效率。建筑结构采用高强材料,减少截面尺寸用材量。钢筋工程应用数控加工技术,优化下料方案。模板体系选用铝合金等可周转材料,提高重复使用率。砌体施工采用精确砌块,减少现场切割浪费。装饰工程推行模块化预制,降低材料损耗。包装材料选择可回收材质,减少一次性使用。余料分类回收建立再利用渠道。数字化放样技术提高构件加工精度。材料管理平台实现精准采购与调配。临时设施采用标准化构件,便于周转使用。

3.4环境保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践

环境保护技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生态影响。扬尘治理采用立体式防控体系,包含围挡、覆盖和喷雾。噪声控制通过低噪设备选用和隔声屏障设置实现。光污染防治采用定向照明和防眩光措施。土壤保护实施分层开挖和表土收集回用。污水处理站处理施工废水达标后排放。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实现资源化处置。生态修复采用本土植物进行场地绿化。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各项指标变化。绿色施工方案预先评估环境风险点。环保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

结束语

绿色建筑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行业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污染控制和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未来,随着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施工过程将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甜甜.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绿色建筑技术与实践[J].陶瓷,2025,(01):142-144+171.

[2]刘晶.绿色环保视域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3,(09):7-9.

[3]李楠.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6):141-142.

[4]李宗泽.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21,(02):108-109.

[5]徐海立.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3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