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王丽
平罗县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宁夏石嘴山 753400
摘要: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未来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个人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力,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要组织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同时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优势,这样能够减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深度挖掘学生思维潜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发展潜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学生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确保各个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强化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它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它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1]。在分层教学背景下,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集中不同学生的优势,共同进步的基础上营造浓厚的竞争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活动中,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和探究,使其自由的各抒己见,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优化应用,且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一)优化小组构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合理分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分层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包含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以便互相督促,协同发展。如在学生分层过程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划分为A层;数学成绩良好的学生, 划分B层;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划分为C层[2]。在此基础上把三个层次的数学均衡分配到不同小组,让学生结成对子,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开展良好的合作学习,确保全面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分配小组任务
为了确保小组成员都能够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分配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内部投票的形式选出各个小组的组长,以便更好的开展小组管理;教师要与各个小组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小组任务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提供指导,提高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且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成绩好的学生带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3]。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对同一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布设差异化的学习任务:A层学生要能够结合实际案例问题总结反比例函数模型过程,在此基础上,带领B层、C层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综合样的提高;针对B层学生,需要利用作算是练习题的方式,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精准判断,以便对函数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顺利解答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针对C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知识,能够对反比例函数判断题进行准确判断[4]。
(三)分层课后作业
在分层教学背景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为其设置差异化、层次化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强化课堂知识巩固,并实现数学知识转移内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且还能够增强学习自信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5]。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1)直角三角形的直接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2厘米,求另一条边长平方;(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为14厘米,另一条边长为10厘米,求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3厘米、15厘米,高为12厘米,那么三角形周长为多少?这三个作业题目难度逐层递进,不同层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性做题,但是C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1);B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1)(2);A层学生必须完成作业(1)(2)(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巩固,增强各个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习成就感,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划分,优化分配学习任务,设置层次化的课后作业,保障学生的全面提升,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立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及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 (14): 32-33.
[2]梁金兰. 分层教学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J]. 新课程, 2020, (28): 148-149.
[3]张鲁. 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 (09): 33.
[4]曹进玉. 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 (02): 33+80.
[5]朱正华. 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 (11): 72-73.
本论文系2023年平罗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专项课题(2023 年专项)“《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PJKY-CXS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