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提升研究
陈宇 王雪
210802199202010538 210111198511101525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概预算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精度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成效。传统的概预算编制方法存在数据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性差等问题,导致预算精度难以保障。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其三维可视化、数据集成与协同管理等优势,为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深入分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提升概预算精度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领域的深度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提升;成本控制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概预算编制是项目前期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概预算能够为项目投资决策、招投标、施工成本管控等环节提供可靠依据。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二维图纸和手工计算,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更新滞后、各参与方协同困难等问题,导致概预算结果与实际成本偏差较大,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诸多风险。
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化的建筑信息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包含几何信息、材料属性、施工工艺等多维度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整合项目信息,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概预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研究BIM技术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的提升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递不完整
传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基于二维图纸进行编制,二维图纸难以全面展示建筑构件的空间关系、尺寸细节以及复杂构造。预算编制人员在理解图纸信息时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工程量计算错误。同时,在项目设计变更过程中,二维图纸的修改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预算编制人员,使得预算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影响概预算的准确性。
(二)计算效率低且易出错
手工计算是传统概预算编制的主要方式,对于大型复杂建筑项目,工程量计算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现重复计算或漏算的情况。此外,传统的概预算编制需要预算人员分别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再套用相应的定额进行计价,计算过程繁琐,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项目快速推进的需求。
(三)各参与方协同性差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施工、造价等各参与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预算编制人员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设计方提供的图纸信息,无法在设计阶段及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设计预期存在差异时,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传递不及时,导致概预算与实际成本脱节。
三、BIM技术提升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的作用机制
(一)三维可视化与精准工程量计算
BIM模型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建筑项目,能够清晰展示建筑构件的空间位置、尺寸大小以及相互连接关系。预算编制人员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提取工程量信息,避免了因二维图纸理解偏差导致的工程量计算错误。BIM软件具备强大的工程量自动计算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统计各类建筑构件的数量、体积、面积等工程量数据,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
(二)数据集成与动态更新
BIM模型集成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规格、价格、性能参数,施工工艺的流程、工期等。这些信息在模型中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项目设计发生变更时,BIM模型能够自动更新相关信息,并同步反映到工程量和造价计算中,确保概预算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人员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及时调整概预算方案。
(三)多方协同与成本优化
BIM技术打破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设计、施工、造价等多专业的协同工作。在项目设计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基于BIM模型参与设计方案的优化,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提出建议,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成本增加。施工单位可以通过BIM模型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变更和返工,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各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信息、协同工作,能够全面提升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
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短缺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需要既懂BIM技术又熟悉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建筑行业中同时具备BIM建模能力和造价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多数预算编制人员对BIM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无法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概预算编制中的优势。
(二)软件兼容性不足
市场上的BIM软件和造价管理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在传递和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或错误。例如,部分BIM模型中的信息无法直接导入造价软件进行准确计价,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转换和调整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概预算精度。
(三)应用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领域的应用标准和规范尚未完全统一和完善。在BIM模型的建立、信息录入、工程量计算规则、造价分析方法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使得不同项目在应用BIM技术进行概预算编制时存在差异,难以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对比分析。
五、提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应用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将BIM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开设BIM造价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筑企业和培训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预算编制人员的BIM技术培训,提高其软件操作技能和BIM应用水平。同时,鼓励行业内开展BIM技术应用经验交流和技能竞赛,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技术的推广。
(二)推动软件兼容性发展
软件开发商应加强技术研发,积极与其他软件供应商合作,统一数据接口标准,提高BIM软件与造价管理软件之间的兼容性。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软件兼容性测试和评估工作,引导软件市场向标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
(三)完善应用标准和规范
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和完善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领域的应用标准和规范,明确BIM模型的建立要求、信息录入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造价分析流程等内容。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提高BIM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促进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建筑工程概预算的整体水平。
七、结论
BIM技术凭借其三维可视化、数据集成与协同管理等优势,为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度的提升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传统概预算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BIM技术作用机制的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可以看出,BIM技术在工程量计算、设计变更管理、多方协同等方面能够显著提高概预算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目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应用中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软件兼容性不足、应用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软件兼容性发展、完善应用标准和规范等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领域的应用效果,促进建筑行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未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其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及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佐民. 工程造价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2] 杨维菊, 李海涛.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经济, 2018, 28(08): 33-36.
[3] 王红卫, 刘振元.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7, 31(02): 117-121.